大摩: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滯脹問題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2021年中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主題舉辦線上分享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回到疫情前的潛在增速水平,儘管全球通脹捲土重來,但中國在這方面的壓力會小於發達國家,並不存在滯脹問題。

中國《證券時報》報道,具體到市場策略上,摩根士丹利對中國股市持中性偏謹慎預期,當前的市場價位已經很大程度反映了企業盈利的正面預期,在信貸趨緩和強勁需求間,市場流動性存在缺口,而現階段市場整體估值並不便宜。

下半年經濟回到疫情前潛在增速水平

「今年中國經濟的主題詞是『聚焦長遠、俏也不爭春』。開始聚焦於固本培元,在這一過程中政策在回歸常態,穩步地退出刺激、防範資產泡沫,同時完善和加強監管。未來經濟會逐步迎來再平衡,藉着出口的東風,消費和投資動能會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的軌跡。」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

他認為,中國經濟恢復的持續性會繼續保持,下半年和明年經濟依然會回到疫情前的潛在增速水平。

而這主要來自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兩方面貢獻。「從酒店預訂、電影票房和機票預訂等先行指標看,三季度消費服務業會進一步復甦,而且最近中國明顯加快了疫苗接種速度,這都有利於消費的復甦。另一方面,由於強勁出口帶來的溢出效應,中國企業對製造業投資的信心在復甦,製造業產能利用率處於9年來的高點,全球疫情的反覆讓出口訂單繼續向中國轉移。」邢自強説。

通脹問題是當前市場非常關注的話題,邢自強表示,全球通脹捲土重來,而且本輪通脹與此前不同,很可能是比較長期的結構性通脹。美國經濟有過熱風險,帶來通脹預期循環上升,但中國由於率先政策回歸常態,通脹壓力會小於發達國家。中國並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脹壓力,總體看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滯脹問題。

邢自強還認為,大宗商品上漲勢頭不會長期持續。中國政策已經率先回歸常態,中國的社會融資增速從13.4%下降到現在的11.8%,預計今年三季度進一步下降到11%左右,宏觀槓桿率會重新企穩。在這個過程中,對信貸比較敏感的部門(比如房地產和基建)增速會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中國並不會造就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周期。

邢自強表示,全球發達國家央行放水,疊加部分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國產能的約束,這一情況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會逐步轉變。

對中國股市預期中性偏謹慎

相較於對中國經濟的積極樂觀,摩根士丹利對股市的看法則要謹慎一些。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該機構在年中展望對中國股市的預期為中性偏謹慎。

「市場當前價位已經反映了經濟恢復和企業盈利增長的預期,不存在進一步超預期或者變好的動力。流動性方面,去年底開始國內信貸政策放緩,而實體經濟疊加外部需求保持迅猛增長勢頭,導致信貸供給和需求間存在明顯的缺口,這對股市都會帶來一定壓力。此外,儘管二、三月份市場已有一輪大幅調整、估值有所下降,但考慮到歷史水平,中國股市整體並不便宜,網路等行業加強反壟斷也給市場帶來一些不確定預期。」王瀅説。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市場就完全沒有賺錢機會。王瀅認為,通過不同的行業資產配置和選股策略,當前市場還是提供了很多可以賺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具體而言,由於全球面臨再通脹環境,短中期王瀅重點推薦一些與此相關的受益板塊,包括原材料和銀行。基於對消費和服務業恢復的信心,她還建議增配消費服務和耐用消費品板塊,尤其是體育用品相關的品牌公司。最後,她也建議關注那些具備二次上市資質、同時具有很高外資所有權的中概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