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走資】資本管制反加速資金外流 去年首3季逾650億熱錢湧港

撰文:蔡啟明
出版:更新:

2016年繼續是人民幣貶值的一年,全年幅度達到6.5%,更加劇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儘管人民銀行、外管局、公安部等多方聯袂加強監控跨境人民幣交易情況,並透過官方媒體撰文安撫內地民間情緒,惟多項數字表明內地資金正加速流入香港,橫掃豪宅及簽下巨額保單,勢頭未減。

過去一年,隨着人民幣貶值幅度擴大,內地資本管制愈收愈緊,更觸發了大量國內資金來港購買資產保值。(AP Exchange)

多管齊下堵截走資

去年11月起,人民幣匯率隨美國通脹預期升溫及加息因素夾擊下,進一步加深貶值幅度。單是去年11月至12月的兩個月內,在岸人民幣(CNY)及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匯價,分別下跌了2.65%及2.99%,幾乎是2016年全年貶值幅度的一半。在此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創下201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至3.011萬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外匯儲備下降表明了中國央行的意圖,透過動用儲備大量買入人民幣,並使用資本控制手段和其它工具支持人民幣匯價,同時對急於將資金轉移至海外的企業和個人進行限制。

事實上,外匯管理局近日再次重申,要求內地居民在透過櫃檯、自助購匯機或手機銀行購匯時,都必須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並規定購匯用途不得用於境外買樓、投資股票、購買人壽保險或投資性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一旦違規,將列入「關注名單」,並於裁判起3年內取消個人購匯額度,及追加逃匯金額30%,和另外5萬元以下的罰款。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較早前便預期,這些措施將有效削減來港資金約2成至3成。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近日坊間便出現了多種「螞蟻搬家」式的走資技倆,透過地下錢莊在內等多個渠道把資金搬出中國。《香港01》統計已公佈的官方數字發現,單是去年首3季內地客湧港投資豪宅及保險的金額便至少達到666億港元,勢頭不改!

不少內地富豪在過去一年紛紛買入香港豪宅,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直指這批豪客「連睇二手樓都嫌浪費時間」。(黃永俊攝)

內地客情傾港豪宅

人民幣貶值之勢猛如虎,為求分散資產配置,過去一年備受內地熱錢追捧的,首推香港豪宅。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部資料顯示,內地個人買家佔一手豪宅市場﹙樓價1,200萬以上﹚的金額比例,由去年第一季的21%,攀升至第二季的31.7%及第三季的26.8%,創2012年第4季實施買家印花稅後的新高。若按首3季整體一手豪宅買賣合約總金額621億元計算,單是內地客便已斥資177億港元密密掃貨。

按目前買家印花稅(BSD)連同釐印費等計算在內,內地客來港買樓單是交稅便已達到樓價的2至3成,比方說去年被稱為九龍「新樓王」的九龍站凱旋門「天際獨立屋」,正是由內地客以約4.2億元購入,稅務總額盛惠約1億元。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內地客毋懼高成本都要來港置業,正好反映了過去一年內地監管新規不但未能平息走資情緒,更倒過來激發起反效果。「過去一年國內資本管制手法愈出愈多,好多內地客都反映會因而加快來港置業,特別是最富裕的一群,通常他們連睇二手樓都嫌浪費時間,直接出4、5千萬元,甚至1億元去買一手新樓,獨立屋銷情亦因而回暖。」

內地客近年大舉湧港簽下巨額保單作保值,以友邦保險(1299)為例,中期業績顯示,單是內地客便佔其香港區新造保費達5成。(黃永俊攝)

來港投保阻不絕 羅少雄︰要出嚟點都有辦法

除了「磚頭」保值,內地大媽近年亦鍾情於更另類的投資選擇——來港買保險。

據保險業監理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3季內地居民來港新做保單保費便高達489億港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之餘,佔香港保險業總新做保費的比例更增至近37%,按年飆升1.61倍。有前線保險經紀早前便透露,指每個小團隊每月平均可簽到20張、金額由過百萬至過億元的內地客新造保單,更指「一個個排住隊咁買,金額仲愈買愈大!」

雖然後來在外管局的施壓下,中國銀聯自10月下旬起全面暫停內地客透過銀聯卡投保,而Visa及萬事達卡的投保金額亦被限制於5,000美元之內,及只限使用一次,惟有關情況恐怕弄巧反拙。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有關禁令自去年第4季生效以來,內地客來港投保的情況未見減退,只是付款方式由信用卡轉變為「現兜兜」的鈔票而已。

「坦白講,不論是保單金額或是新造保單數目,真係唔覺得有減少過!始終有幾個因素係不變的,譬如人民幣貶值、具質素的內地投資產品稀缺、業界保密及監管方面的功夫等,都是內地客執意來港投保的原因。客人要求好簡單,就是產品回報,香港單以美元及港元計價,完全滿足他們的保值需要,始終係錢嚟㗎嘛。」羅少雄稱。「其實資金哪可能被控制,你愈是要堵塞缺口,就愈是刺激佢(內地客)想辦法、用盡一切途徑離開。佢要出嚟點都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