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危機|廣州土地流拍率達52% 民企「躺平」國企成大贏家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內地當局近年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推出限購、限融資等措施。據內地傳媒報道,在集中供地的新規下,杭州、天津、重慶等在首輪賣地表現火熱的城市,近期在第二次賣地方面則陷入「冰點」,一線城市似乎亦逃不過這個現象。

流拍率達到52%

據《新浪》,廣州是第二批集中供地當中,率先拍賣的一線城市,截至本月27日下午,廣州二次集中供地計劃出讓的48幅地皮,僅成交23幅,流拍25幅, 流拍率達到52%;與首次集中供地90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吸金量相比,第二批集中供地回落至569.4億元人。

報道指,成功在廣州摘地的房企包括中海、越秀、珠實、粵海、中鐵建、電建等央企、國企,在26日成交的16幅地皮中,央、國企共計斬獲13幅,佔比達到81%。競投過程亦十分平淡,多宗地塊都以底價成交。

本月26日成交的16塊地皮中,央、國企共計斬獲13宗,佔比達到81%。(資料圖片)

流拍比例約兩成八

另外,內地傳媒《時代財經》稱,至9月26日全國22個集中供地試點城市中,已有13個城市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出讓,惟與首批集中供地相比,第二批次出讓冷清多了,10個城市撤牌(中止掛牌)或流拍的地皮數目急速攀升,高達136宗,佔掛牌總數的約兩成八,第一批集中供地中,比例僅約6.8%。

分析:情況「讓人有點吃驚」

克而瑞廣佛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訪問時直言情況令人吃驚,「番禺大石和黃埔開蘿大道地塊這兩個熱區的地塊也無人問津,不能不說讓人有點吃驚。」

肖文曉表示,資金有優勢的央、國企成為大贏家,將大部分地皮收入囊中,受困「三道紅線」的民企基本絕跡,底價成交是主流,按照當前地樓比計算,拿地房企均有可見的盈利空間,「逆市」之下現金流健康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機會。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統計顯示,9月以來廣州二手住宅每周成交量已經連續三周維持約400宗的低位水平,二手樓市持續低迷,即使業主有讓利出售的意願,但客戶入市熱情依然不高;至於一手市場也出現「後勁不足」,「即使月初發展商加推促成交,9月至今市場熱度不溫不火,新推入市項目大部分表現平平,去化維持在4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