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中國國債吸引力略有下降 外資長遠仍配置中國債券

撰文:孫素青
出版:更新: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國債的相對吸引力暫時略有下降,但這不會阻止外資未來繼續湧入中國。

《路透》報道,該行在報告中指出,外資配置中國債券「並非一場短跑,而更像是馬拉松」,自與香港開放債券通到被納入全球指數,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愈來愈受到外國投資者歡迎。特別是在中國加快金融開放的步伐後,外資持有債券比例從2017年7月的1.4%上升至今年8月的3.4%,資本流入約2.9萬元億人民幣。不過,近期在岸債券市場資本流入出現放緩,外資持有債券比例變動趨於穩定。

報告稱,從在岸債券市場的構成來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政策性銀行是最大發行人,分別佔債券餘額的26%、19%和17%。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是最大投資者,其次是個人投資者,投資管道主要是通過理財產品。

實際上,外國投資者只佔中國在岸債券市場的很小一部分,並且外資資產配置的58%集中於國債、28%為政策性銀行債券。從總體上看,這兩種債券佔整個市場比例僅36%。

法國外貿銀行認為,中國債券市場在吸引外資流入方面仍然具有很大潛力。以韓國和日本的外資佔比為例(分別為14.6%和13.2%),若中國能達到相近的水準,則意味着至少7,3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入,並且達到這個比例對中國來說並非天方夜譚。但這過程可能像是馬拉松,因為可能受到全球金融狀況和地緣政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