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績效大公開! 投資經驗之談 「行動從不會嫌太遲」|聶振邦

撰文:聶SIR
出版:更新:

截至11月5日(上周五),2021年已餘下不足兩個月的日子,恒指收報24870點,較去年底的27231點累跌2361點,跌幅為8.67%。自2012年至今踏入第十年,按年度計算,期內現共四年錄得跌市,見於2015、2018、2020和2021年,相對跌幅為7.16%、13.61%、3.40%和8.67%,即現為表現第二差的年度。

而上述三個完整年度2015、2018和2020年,筆者分別選上22、47和60隻倍升股;另可留意於2015年4月初才開始從事選股工作,反映當年只有3/4的工作時間,故此就年度化按比例而言約選出29隻股份。至於自2017年起,筆者訂下每年選出不少於30隻倍升股的目標,於2017至2020年選出倍升股數目介乎36至60隻,即訂立目標以來已順利達標。

目標年選30隻倍升股已達標

當然,我們更關心的是在2021年的選股績效,截至11月5日已選上30隻倍升股,繼續保持完成年度目標的優良佳績,至今已是連續五年辦到。期內共分析205隻股份,相對30隻倍升股,佔比近一年半;按常態每年在港交所上市的股份,於最佳表現時大概有5%至8%屬於倍升股,可見現時仍有近兩個月的日子,筆者的選出倍升股的績效已跑贏大市。

而選上的30隻倍升股,截至11月5日收市,升幅介乎1.00倍至少於1.20倍有6隻、介乎1.20倍至少於2.00倍有13隻,以及2.00倍或以上有11隻。於暫時表現最好的11隻股份之中,有3隻升幅更超過3.00倍,分別表現為3.67、4.09和5.31倍。

留意三個倍升選股方向

統計數字反映不論在市好或市差的情況,只要能掌握選股秘訣,一樣能成功選出大量倍升股。另可留意新股表現,於選上的30隻股份中有9隻是新股,佔比近1/3,與財技股同為9隻平分秋色。緊隨其後有8隻是估值偏低的股份,餘下4隻是實業股,可見論到尋找倍升股,大家不妨收窄選股範圍集中到新股、財技股(尤其是供股操作)和估值偏低的股份。至於由2015年4月初至今,筆者共分析1,558隻股份(全部均以內文不少於1,000字的文章方式發佈),其中倍升股有524隻,佔比為33.63%,即平均分析少於3隻股份,便有1隻是倍升股。

行動從來都不會嫌太遲

無懼與大家分享選股績效,除了因為筆者在行內有不俗的選股能力,亦配合對於每個月選上的股份,均有進行月結記錄,能持續跟進自己的選股表現。「行動」從來都不會嫌太遲,只要專心對一種投資工具進行鑽研,並像那樣記錄每次分析結論及其後表現,投資技巧一年有小成,三年漸入佳境,五至八年趨向成熟及有所成果,這是筆者結合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對大家的鼓勵。筆者亦將近年選上倍升股的心得,收錄在剛寫起的新書著作《百股倍升黃金路》之內,現正進行校對工作,預算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面世,希望本作能為大家提供更多選股靈感。

回看今年暫時選股績效,在205隻選出的股份,升幅為一成或以上有70.73%,佔比逾七成,在今年普遍日子恒指表現欠佳之時,相信績效已對大家有所交代。另可留意升幅不少於兩成的也有107隻,佔比52.20%,亦超過五成。

筆者換另一角度分析,上述的205隻股份,表現跑輸大市的有26隻,佔比為12.68%,不足一成三,所以懇請大家若要評論筆者選股績效時,應以整體績效進行評價,否則單是抽出那廿餘隻股份試圖矮化筆者,便證明不是在作客觀評論,而是別有用心。

最後分享截至11月5日,這205隻股份按分析當時開市價或上市價,與其後高位比較,平均績效為50.05%,較恒指以每月初開市位與其後高位比較,產生平均績效為4.62%,大幅跑贏大市45.43%,期望在年結後再與大家分享選股績效時,能為大家帶來優於現況的佳績。

【財經專欄】聶振邦(聶Sir).新股聶人|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