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原副部長級幹部于學軍:中國經濟調整進入新陣痛期

撰文:孫素青
出版:更新:

中國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幹部于學軍出席一場金融峰會時表示,中國需要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整所帶來的最大灰犀牛、地方政府債務沉重等各種風險和壓力,這對金融業均會帶來明顯的影響。

據《新浪財經》周一(13日)報道,于學軍在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當前由南非首先發現的Omicron(奧密克戎)病毒正在世界許多國家蔓延,傳染性更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歐美等不少國家又出現新一輪的傳播擴散,新冠疫情的未來走勢仍不明朗,對人類社會、世界發展格局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

外部環境嚴峻複雜,百年未有之大變化正在不斷地演進變化,將會深刻地改變未來世界發展的格局。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上,採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雖然嚴格、有效,但疫情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的重大影響也越來越明顯;還需要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整所帶來的最大灰犀牛、地方政府債務沉重等各種風險和壓力,這對金融業均會帶來明顯的影響。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的調整將會進入新的陣痛期,產業結構、地區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會加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將更加緊迫,壓力會持續加大,這就需要做好長期應對的思想準備,積極爭取主動,在有效防控好各種風險的同時,尋求更強更好的發展。

稱要加強銀行業治理結構有效性

于學軍還提到,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銀行業的發展環境、結構變化、風險防控。近幾年中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嚴監管發揮了應有作用。影子銀行的規模大幅壓縮,風險得到明顯緩釋。關注和強化銀行法人治理監管,增強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並延伸到重要股東,實行穿透式監管。宏觀貨幣信貸環境相對穩健,既不搞大水漫灌,又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並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強調向中小微企業、三農、普惠、綠色轉型等方面的傾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于學軍稱,以上從銀行業監管的角度,談了近幾年中國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的一些變化,總體上看金融風險尤其是影子銀行風險明顯得到壓縮和控制。現實的感受卻是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壓力並未減輕,風險防控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現實風險暴露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