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公會料本港基金銷售5月好轉 基金互認安排存改善空間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本港第五波疫情於今年2﹑3月為高峰,不少銀行均大幅調整分行營運時間,令到銀行難以向客戶銷售基金等產品。對於今年3月份零售基金銷售按年回落,投資基金公會主席鄒建雄指出,數據反映出本地疫情影響,銀行分行關閉及縮短營業時間,加上美國加息下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受到衝擊。

至於4月份銷售情況,鄒建雄指出目前未有相關數據,料受到疫情影響表現會較1月份數字差,預料5月才會好轉,期望下半年數字向好。他又指出目前本地投資者傾向選擇平衡基金,以及環球﹑歐美基金,債券基金受加息及內房債影響而表現疲弱。

內地與香港的基金互認計劃從2015年開通,惟反應一直平平。行政總裁王黃慈明指出,制度上有不少掣肘,其中一項為要求所有投資團隊駐香港,變相令產品種類僅限於香港或亞洲區內,基金範圍未能涵蓋環球或歐美資產配置。她進一步指出,委派海外基金經理管理海外投資的做法一直行之有效,直言規定「扭曲」,無助於投資者分散風險,建議取消相關規定。她亦指出跨境理財通同樣受限於中低風險產品規定,缺乏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直言現時處「得物無所用」情況。

據基金公會調查顯示,受訪公司中只有32%有參與基金互認,鄒建雄指出互認安排目前有不少可改善之處,又指出現時在互認安排下的基金,被內地監管機構列入非標準渠道,一般審批時間長達9個月,期望可被納入標準渠道,審批時間縮短至數星期,讓基金公司可配合市況及投資者需要推出產品。他又指出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相關渠道更為便利及落地性更強,為短期主要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