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揭瘋狂加息序幕 日央行斯人獨憔悴 日圓何去何從|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美國聯儲局上周激進加息75點子,一些新興國家的中央銀行紛紛跟進,巴林及阿聯酋央行加息75點子,沙特及巴西加息50點子,最令人意外的是瑞士央行15年來首次加息,加幅50點子,歐洲央行亦撐不住,近日宣布於7月1日停止買債。屈指一數,主要經濟體中僅餘日本及中國未有加息,看來日圓及人民幣匯價將持續受壓。

美國5月份通脹率升至8.6%的40年高位,由今次聯儲局不惜落重藥,顯見拜登政府對高通脹已經束手無策,上一次加75點子已經是1994年,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後,揚言未見到通脹回落的徵兆,仍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言談間殺氣騰騰,市場則憂心仲仲,擔心7月有可能加75點子。點陣圖中顯示,18名委員中的13名預期,今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達到或高於3.25厘至3.5厘。

「股債雙殺」戲軌持續上演,道指自2021年初以來首次失守三萬關,10年美債收益率在加息前衝上3.49%的11年高位,同樣慘淡的市況亦見諸歐洲及日本的金融市場,特別是上周三日本國債期貨出現罕有的跌停,美元兌日圓一度跌穿135水平,創近24年新低,投資者不問價拋售股債,全球避險情緒升到極致。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後,揚言未見到通脹回落的徵兆。﹙資料圖片﹚

歐美日同上演股債雙殺 美元兌日圓穿135創24年低

以往資金要避險,美元、日圓及瑞郎是傳統避險的選擇,但美息開展加息期,強美元已經不再是套息交易寵兒,瑞士央行完全看歐洲貨幣政策的取態,2015年該央行放棄歐元/瑞郎1.20匯率下限,造成瑞郎「大屠殺」,這宗慘案是近年匯市罕見的黑天鵝,肇因是歐債危機後,歐洲央行正部署大規模放水,瑞郎今次突然加息,歐央行部署收緊銀根有直接關係。

剩下來的套息貨幣便只有日圓,在此先科普一下何謂「套息交易」,是指借入低息貨幣,並買入高息貨幣(計價資產)的外匯交易,兩者息差就是交易過程所套取的「息」。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日本利率長期低於或等於0.1厘,至2016年更激進地減息至負0.1厘,利率能夠與日本比肩的主要經濟體原本就不多,未來更是碩果僅存。

目前G7國家中便只有日本央行沒有加息壓抑通脹,《路透社》剛發布一項調查,預計下周五(24日)公布的日本5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1%,核心CPI連續第二個月高於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創下7年高位;整體CPI則為2.5%。

安倍圖推高通脹卻十年不果 美聯儲代勞達標

諷刺的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實施安倍經濟學,意圖刺激經濟及推升通脹,十年過去,日本經濟增長仍然似有若無,零售消費市道疲弱,令企業不敢上調產品價格,故此通脹從來都未達日本央行2%目標,安倍三箭未能做到的事,卻由聯儲局輕而易舉代勞,但這次日本通脹急升,是讓日本央行非常尷尬的情境下出現。

目前G7國家中便只有日本央行沒有加息壓抑通脹。﹙資料圖片﹚

在美日息差持續拉闊下,今年日圓墮入史詩式的跌浪,雖然日本官員不斷說擔心日圓跌勢,但從之前日本央行入市干預的軟弱無力,市場早已看穿日本政府只能打嘴炮,原本指望大國央行聯手干預匯市,但其他G7國家都忙於收緊貨幣政策,以壓抑本國通脹,對日圓弱勢也愛莫能助。有市場人士看淡日圓低見1美元兌150,現在看來不是沒可能!

今年以來,日圓兌美元已累跌超過15%,是全球主要貨幣跌得最重,每百日圓兌港元已跌穿六算至5.8水平,1美元兌日圓跌穿135,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低位。市場非常關注日圓跌勢,尤其是與日本貿易互動頻繁的其他亞洲國家,箇中原因有虛也有實。

日人身家豐厚 渡邊太太效應影響無遠弗屆

「虛」的是受到曾衝擊全球資本市場的「渡邊太太」效應所作祟,日本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讓日圓成為套息交易中的理想弱幣,通過大量借入日圓平錢,然後兌換為強幣投資海外,所以每次日圓匯價波動,國際投資者都對頗留意日本超級散戶的投資動向,因為影響已不止於日本本土市場。

近年中國、南韓等國的散戶雖然熱中海外投資,特別是虛擬貨幣市場,可能較實力派的日本渡邊太太們更為活躍,但後者在資本市場的力量仍不可小覤,畢竟日本政府債台高築,但日本人是非常富有的族群,既然本土欠缺投資渠道,自然將目光投向國際。

「實」的是日本工業是全球供應鏈非常重要的一環,日圓波動將造成相關產業的營運難度。就以半導體材料市場為例,在矽晶圓、光刻膠、打線接合、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佔有很高比例,整體市佔率達到52%。如果沒有日本材料企業配合,強如南韓、台灣及美國的半導體製造都寸步難行。

是日本工業是全球供應鏈非常重要的一環,日圓波動將造成相關產業的營運難度。﹙資料圖片﹚

日半導材料企業壟斷上游 全球晶片製造需仰其鼻息

此外,日本與南韓及中國都是制造業大國,出口產品類別及目標市場有很大重叠,只是技術及規格高低不同。

據聯合國COMTRADE國際貿易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對日本出口額為1,658.2億美元,頭三大出口商品類別分別為機械、核反應器和鍋爐(377.1億美元),電氣和電子設備(299億美元),以及鐵路以外的汽車(150.8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繼美國、香港後第三大出口地區。

同期,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638.6億美元,頭三大出口商品類別分別為,電氣和電子設備(381.7億美元)、核反應器和鍋爐(290.1億美元),以及服裝,針織或鉤編(77.2億美元),而中國更一躍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國。

上述數字可見中日間貿易量幾乎對等,而且頭兩大類別相同,反映兩國的生產鏈環環互扣,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各取所需,所以一旦打起貿易戰,對雙方都有傷害。此外,中日都生產相類的產品,但技術規格不同,各自搶佔對手沒有優勢的市場,這也是優勢互補的體現。日韓貿易都有一定依存度,但兩者技術水平接近,競爭大於合作。這意味著,一旦日圓跌勢持續,對南韓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構成重大壓力,韓圜及人民幣匯價亦難免受壓。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