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者﹕遇波動環境降高槓桿投資需求 建議多作短線投資

撰文:張家禧
出版:更新:

環球金融市場自今年2月下旬起,不時大上大落,不論是港股或美股投資者均錄得損手。這與高通脹肆虐下,環球央行改變以往寬鬆貨幣政策立場,觸發金融市場出現更深度調整。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太明珠指出,在以往高通脹及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促使投資者偏好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可是目前已步入加息及去通脹周期,改變投資者偏好。太明珠建議投資者在波動環境下需保持審慎理性,並以短線投資為主,又認為隨著市場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高槓桿投資需求將會下降。

由太明珠等人組成的團隊,早前發表一份研究論文,分析槓桿需求和資產管理費的關係。該論文指出,資產管理市場出現多家資產管理公司競爭性壟斷情況。雖然個人投資者可據個自己偏好,作出高或低風險投資,但面臨槓桿約束。

經過研究及分析不同方式投資的成本後,發現高風險系數基金的成本最低,計及資產管理費後成本為141至172個基點,借入資金購買股票則至少300基點,直接通過券商增加資金更高達500點以上。她解釋雖然基金管理投資需支付管理費用,但投資者也願意支付費用以獲取更可觀更高風險的回報。

研究亦發現,由1980年至2012年間,由開放型基金管理的投資,佔整體市場比例由10%增至近70%,相反個人投資比例由48%降至22%。她解釋個人投資容易受槓桿約束,難以投資高風險的投資組合,故現時投資者會傾向將資金注入投資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