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借貸業務掀「披露潮」 分析︰保障小股東 防私相授受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港交所﹙0388﹚披露易近期出現一股「披露補充潮」,內容與去年年報的借貸業務有關。有市場人士向《香港01》透露,聯交所近日有新的不明文指引,要求一眾持有借貸業務的上市公司披露更多該業務資料,以作補充。

結果部份上市公司「工作量」上升,也有上市公司寧願「壯士斷臂」,放棄借貸業務。據了解,此乃由於聯交所近日對上市公司借貸業務加強了監管,防止「私相授受」,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披露內容偏詳細,「債仔嘅全名同地址都要披露,點做啊?」

近日,松景科技(1079)及勝龍國際(1182)放棄借貸業務,退出了放債人生意。與此同時,不少上市公司在公佈去年業績前,急於對已發布的去年年報作出補充公布,而內容不謀而合地關於披露借貸業務。

聯交所最新「指引」  針對上市公司借貸業務

根據聯交所的指引,並沒有明文規定上市公司要對借貸人作出如此詳盡的披露,但加強披露一說,或可從一眾上市公司的補充公佈可見端倪。

翻查港交所通告,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不計創業板公司,共有八間主板上市公司包括華邦科技(3638)、香港潮商(2322)、新確科技(1063)、亞洲電視(0707)、未來世界(0572)、諾發集團(1360)、中國油氣控股(0702)、香港信貸(1273),齊發通告就集團的借貸業務作出披露補充。

每間上市公司的披露補充格式不盡相同,惟內容普遍圍繞集團放貸業務模式,如總貸款額、到期日、利息及抵押比率等。

不少上市公司對去年已發佈年報發出補充公佈,內容關於披露借貸業務。(資料圖片)

須披露內容仔細

作為監管機構,了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實屬正常。不過,從幾份通告來看,上市公司連借貸本金從何而來、客戶來源,及如何做盡職審查都要披露,與之前寬鬆態度大為不同。

以中國油氣控股為例,集團本業是天然氣及石油開採,去年總營業額為3.94億元,期內借貸收入僅為412萬元,即佔比約為1.05%。儘管佔比如此少,但中國油氣須披露的資料十分「詳盡」,不單披露現有及潛在貸款客戶群類別,如「 1)油氣行業企業;2)甲等或以上二級公立醫院;及 3)主要國有或民營企」,還須披露如何接觸潛在借款人,以至如何進行「了解你的客戶審查」(KYC審查)。

上述8間上市公司中,以信貸為本業的香港信貸,對借貸業務作出披露補充並無不妥,惟其它公司的本業均不是借貸,卻都要就佔比不高的借債業務作出披露,令不少持有財務公司但本業非「財仔」的上市公司「工作量」上升。

不少持有財務公司但本業非「財仔」的上市公司,要就佔比不高的借債業務作出披露。(資料圖片)

分析︰防止「私相授受」

一名活躍金融界的上市公司老闆向《香港01》大嘆借貸生意難做,表示近來聯交所「捉得好緊」,他估計,「風向」收緊,除了擔心樓價下行的風險外,還可能藉此防止上市公司與旗下財務公司「私相授受」,「佢(聯交所)要睇吓你借錢俾咩人,會唔會係關連人士冇披露,或者係同系公司互相借錢都唔想,驚你左手交右手,然後唔還變咗壞賬,咁咪即係偷公司錢?」

他認為聯交所這樣做的出發點都是為小股東著想,以免上市公司出問題後,小股東血本無歸。但亦有經營財務公司業務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認為,收緊披露要求,或令一些公司退出借貸業務,「聯交所問得多,行家就情願唔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