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傳奇】街頭賣菠蘿變金錢之王 謝清海有單刁「贏埋」股神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中資巨企海航集團豪氣地在全球掃貨,過去兩年頻頻出招,港人聽到近乎麻木。近日,海航再次出手,昨日﹙22日﹚便傳出有意收購本地資產管理公司惠理集團﹙0806﹚,分分鐘成為「亞洲巴菲特」謝清海的老闆。
但市場反而擔心,一旦賣盤成真,謝清海未必選擇留任惠理主席。投資者關注謝清海的去向,皆因謝是惠理的創辦人之一兼靈魂人物,素有「股壇金手指」之稱,借價值投資法,擅長發掘被低估的股票。
回顧「股壇金手指」所做過的「大刁」,不得不數當年惠理比股神巴菲特更早、更平地買入倍升股比亞迪﹙1211﹚,靠的正是謝清海扑槌決定買入,而他自己的出入市眼光同樣奇準,2015年「大時代」爆煲前,一炮過高價沽出手上部份惠理持股,套現近15.4億元,成為「大時代」的贏家!

謝清海長期是惠理在投資方面的「大總管」,投資惠理有如投資謝清海。﹙YouTube截圖﹚

對於賣盤傳聞,惠理未有證實海航就是最終買家,但昨日《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海航有意收購,惠理隨後在同日晚上發通告,承認主席兼大股東謝清海,以及另一位創辦人兼大股東葉維義,有意合共出售最多41.04%的持股。

《彭博》估計,假如交易落實,有望將惠理的估值推高,超過20億美元、折合近155億港元。然而,惠理作為基金公司,主業是管理資產,有關的管理人才正是惠理自身的「生財工具」。其中,謝清海更被認為是惠理在投資方面的舵手。

金融界緊張謝清海的最終決定,因為這亦反映他對基金業的看法。﹙江智騫攝﹚

細個賣菠蘿 大個賣股票

謝清海今日猶如惠理的「命根」,小時候的自己卻是一個草根。他在馬來西亞檳城出世,家境本來貧窮,9歲開始便要跟叔叔在街頭賣菠蘿,12歲時還不幸喪父,家人被迫出售祖屋應付生活。沒有條件找娛樂,看書成為謝清海的唯一興趣,亦因此建立了良好的語文根基,成為改變人生的基礎。

謝清海解釋,17歲時到檳城一間名為「星報」的傳媒負責摺報紙,但因為文筆受到上司的欣賞,獲調任做突發記者。之後憑藉著兩年記者經驗,轉到香港做英文記者,以求更高人工。自此,謝清海紮根香港,兼在香港傳媒界步步高陞,在1989年已是《華爾街日報》的王牌財經記者,但亦在這一年結束已做了17年的記者生涯,轉戰摩根建富研究部主管一職,一做便是4年,期間取得過千萬元的收入。

由派報紙變突發記者,由突發記者轉型做財經記者,再由財經記者轉行做股票分析員,隨著這些職業生涯的轉變,剛好令謝清海既學習了揀股方法,又累積了創業本錢,在1993年夥拍富二代葉維義開辦惠理,自己坐在辦公室買賣股票,與當日在街頭買賣菠蘿,形成強烈對比。

買比亞迪早著先機 巴菲特也要「跟風」

惠理成立的首年後,謝清海就遇上紅籌股熱潮帶來的港股大牛市,後來在2000年又忍手不高追科網股、重手持有大折讓的內地B股,令惠理累積多年良好的回報紀錄,但最多人引為佳話的,是比巴菲特名下投資旗艦巴郡,更早意識到比亞迪的賺錢機會。

比亞迪在2006年處於轉型期,剛踩進電能汽車市場,與此同時,作為本業的手機零件製造業務,因為行業不景而盈利大減,令股價表現低迷。謝清海親身訪問了比亞迪主席王傳福後,判斷比亞迪僅遇上短期困難,股價被低估,於是自2006年4月起讓惠理增持比亞迪,曾經成為比亞迪的單一最大股東。

後來到2008年9月,巴郡都意識到比亞迪仍有升值空間,以平均價每股8元投資比亞迪,若同樣以惠理首次披露的增持價、折合約每股0.41元計算,巴菲特足足買貴逾18.5倍。加上惠理同期間開始減持比亞迪,巴菲特變相在為惠理接貨。經此一役,謝清海被喻為「亞洲巴菲特」,即使以比亞迪現價44.1元計,巴菲特8元買入的股權僅升值5.55倍。

比迪亞業務及股價在2006年陷入低潮,但謝清海照樣撈底,賺了一筆。﹙路透社﹚

精準減持惠理 高現價逾1倍

恒指在10年前、即2007年創下31638點的歷史高位後,這些年來表現反覆兼未見突破,現水平亦只得25403點,低於紀錄約20%。但惠理旗艦基金、成立於1993年的「惠理價值基金」﹙A單位﹚至今﹙截至5月18日﹚累計升了2,922%,遠超同期恒指500%升幅。而謝清海亦彷彿手握水晶球,在兩年前的港股「大時代」趁高減持惠理,套現近15.4億元,以今日的股價作對比,謝清海套現的時機相當精準。

時值2015年5月22日,一眾散戶仍沉醉於港股大時代,但謝清海一於「食咗先」,以每股15.82元至16.34元減持9,600萬股,惠理之後最高僅曾見18.1元,便逐步回落至目前的7.51元,比謝清海的套現價最少低約50.9%。

如今,謝清海更進一步,可能徹底出售所有惠理持股,加上謝往年眼光精準,有投資人士擔心,這正是謝清海看淡基金業,甚至是港股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