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經濟好 為何大眾未能感受得到?|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一般人若有意投資某地股市,除了留意該國宏觀數據的變化,也會閱覽當地有關民生的報道,你會發覺民眾口中描繪的經濟狀況,往往與你從其他途徑所了解的完全是兩回事。明明股市牛氣沖天,但人們對經濟仍然感到悲觀,擔心當月財政收支達不到平衡,為了上不到樓感到沮喪。

近期日股受國際資金青睞,除中國資金對中港股市失望,報復式湧向日股外,追捧半導體的國際資金、無寶不落的中東資金都來湊湊熱閙,目前日股只差90點便突破4萬點關。然而,當筆者向日本朋友提到日股創新高,問他如何看日本經濟時,朋友說不感覺實體經濟有太大好轉,至少人工沒大加,但物價卻上升,認為這輪股市只是資金帶動,未為經濟帶來實惠。

日股由外資帶動是事實,也可以說是外資對日本公司治理改革有極高期望,歐美投資機構重視公司治理,要求營運要有問責機制和透明度,並且以股東回報和保障股東權益為大前提,所以外資較本土資金對日本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加樂觀,投入日股的資金亦更爽手。

日本股市今年屢創新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外資入市。(視覺中國)

外資對日企治理改革期望高

日本企業曾經對資本敬而遠之、並且重視社會責任多於股東權益,他們為了不裁員,寧願維持虧損業務,最近這種態度已有改變,日企正在適應資本遊戲的新規則,雖然人們尚未感受到日本經濟正蘊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認知是細水長流,好多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日本人曾經對國際資本深感困擾,它所帶來的泡沫經濟至今仍猶有餘悸,但這種傷痛正逐步被表現強勢的股市所淡化。

同樣,標指與納指亦創下新高,而且美國今年首季國內產毛額(GDP)季增年率報2%,超過市場預期的1.4%,主要來自強勁的消費者支出,尤其是商品(以汽車和零部件為主)和服務(以醫療保健、食品服務和住宿以及其他服務為主)的增長,還有的是美國失業率處於5年來最低水平。如此強勁的經濟增長,已經讓聯儲局有理由加息,但美國人對經濟仍然感到悲觀。

最近一項由美國財政部進行的調查,2023年美國人不僅能夠負擔2019年相同的商品和服務,而且手頭還有1,000美元可以額外消費和儲蓄,因為收入中位數的增速快於物價升幅。然而,CBS的調查顯示,6成人對美國經濟評價是「相當差」或「非常差」。

美國科技股受海外資金歡迎,成為近年美股上升動力。(資料圖片)

科技股財富效應跨地域

股市表現景氣,人們對經濟現狀依然感到不滿,有可能是美股近年升勢由科技股帶動,而這部分股份最受海外資金歡迎,所以科技股上升所造成的財富效應是跨地域,一般美國人401K退休基金表現有進帳,但回報遠遠不及科技股。另外,外資近年流入日股亦破盡紀錄,但日本人出於愛國多投資日債,在日央行可能加息下,這部分退休投資反而有減值風險,也是日本政府要處理的頭痛問題。

其次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當去年全球步出疫倩,消費者開始發覺必需品的價格大升,由於疫情期間政府作出很多補貼,尚未感受通脹壓力,但疫後政府補貼減少,家庭的財務壓力顯現,特別是低下階層對必需品價格變幅非常敏感,哪怕收入上升,但大部分被消費支出所蠶食,所以民眾對生活現狀依然不滿。

日本樓價攀升,截至去年11月首都圈一帶一手樓價按年升37%。(Getty)

美日經濟未惠及大眾 樓價先漲

最後,令消費者最不爽的是買不到自己想買的住宅物業,這種沮喪心態以年青一代最為明顯。目前與房貸利率掛鈎的美國30年期債券利率處於4.33厘水平,30年期按揭利率約7厘,雖然不算高,但已經較3年前的房貸支出高出很多,不是不夠畀首付,就是難以負荷每月供款數目。去年12月美國房價按年升5.5%,連續七個月改寫新高紀錄,令美國人怨氣很深,對經濟不滿有可能影響總統拜登今年11月選情。

事實上,去年11月底止,日本首都圈(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的一手樓售價按年漲幅37%,經濟未見實惠,樓價已漲個不停,人們對經濟不滿度又添一筆。

一地股市表現好,人們都未必能從經濟取得實惠,若然經濟發展失衡便更加不滿,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香港情況有點墮入這個怪圈中,眼見全球主要股市大升,唯獨是中港股市乏善可陳,同樣其他地區樓市創新高,但港樓價卻未見底,加上政府急於求成,大搞夜繽紛夜經濟,大花筒之餘,也未能刺激經濟,港人對經濟的不滿度可想而知。

政府日前宣布全面撤銷針對住宅樓市的辣招。(蘇煒然攝)

撤辣不能扭轉樓市跌勢

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前,外界原本對派糖紓困不寄與厚望,最關心的是樓市撤辣,其實撤辣本身不是什麼德政,而是辣招稅根本沒存在必要,辣招稅是遏抑樓市炒風,撤辣與否,樓價下跌的大趨勢不改,只是延緩跌勢,搞笑的是財爺陳茂波不忘補句,若樓市再有炒風,不排除再實施辣招稅,真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港官!

究竟撤辣對樓市有何影響?部分地產商的確對減辣有一定期望,包括恒地在內已經以貼市價推新盤試水,撤辣能否穩定樓市尚要拭目以待,但若以為會令樓市轉勢,便如痴人說夢,當美國利率前景尚不明確,內地經濟下行仍未止血,港樓的價值很難估算。

全撤意味買樓成本減低,原則上會刺激入市意欲,暫且不談SSD和BSD不談,撤銷NRSD能否重新吸引外資(主要是內地資金)入市已經成疑。疫情前,像馬雲與馬化騰這些大伽會投資港樓,但自從香港由治及興,內地富豪因擔心風險已不敢入市港樓,上月馬雲妻子張瑛便斥資3億港元在新加坡核心商業區購入3幢相連街屋,要知道,新加坡徵收高達六成辣招稅,仍然吸引富豪傾囊而出,證明撤辣對樓市轉勢的作用不大。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