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文人用遊戲寫詩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薯仔燉肉盾

如果要給上田文人加上關鍵字,那應該會是「藝術」和「延期」。這位遊戲製作人不似小島秀夫那樣有名,作品亦只有《ICO》、《汪達與巨像》及《食人巨鷹 TRICO》三款,但玩過的玩家都彷彿經歷一場藝術的洗禮,永遠忘不了那份震撼和感動。藝術作品常常隨伴著延期,有趣的是,上田文人的延期不但獲得玩家的諒解,也得到廠商的信任。趁著他的生日,我們今天說一下上田文人的故事。

(封面圖片:《汪達與巨像》概念圖)

脫韁的創意

1970年4月19日,上田文人在兵庫縣出生。從小便展現藝術天份和古怪創意,大學畢業後,他沒有急著找工作,反而參加了 SONY 發掘藝術人才的比賽。他設計了一個古怪裝置──一個破舊的小動物籠子,底部有一層土壤,下面藏有一個摩打,可以用遙控器令泥土上下跳動。如果你再靠近一點,想看清楚是甚麼小動物在泥土裡鑽動,就會被泥土噴滿臉......「如果他們回家會發現身上和頭髮裡有泥土,這就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品」。

小時候的上田文人喜歡玩《百戰小旅鼠》(Lemmings) (Wikipedia)

創作之路堅定不移

上田文人選的路從來都不一般。在大阪藝術大學裡,他因接觸現代藝術和抽象藝術而大開眼界。畢業後,他沒有成為藝術家,反而買了一部 Amiga (當時少數可以處理數碼圖像的電腦),開始製作 CG 和動畫。憑著當年相當罕有的 CG 技術,他參與了恐怖遊戲《Warp》的製作,更被 SONY 邀請加入,而上田文人的答覆呢?「我拒絕了,我告訴他們我要花時間製作自己的作品,請他們三個月後再來找我。」結果呢? SONY 代表佐藤明向他提供 SONY 的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協助他開發自己的作品,作為遊戲界新人的他一躍成為遊戲製作人,亦組成了最初的 ICO 團隊。

《ICO》的二週目可以用 2P 控制小女孩 (《ICO》PS2版本封面)

和夥伴在電影裡的華麗冒險

從《ICO》開始,我們可以看出上田文人每款作品的共通點:夥伴、電影感。

《汪達與巨像》是少數正面處理體積差異的作品 (遊戲畫面)

在《ICO》裡小男孩緊緊拖著女孩的手,互相付出;《汪達與巨像》裡男孩為復活女孩不惜犧牲自己,也有一匹忠心耿耿的黑馬亞格羅伴隨左右;《食人巨鷹 TRICO》裡小男孩與巨型但不失可愛的神秘生物,由警戒到互相倚賴。上田文人擅長限制人物數量,集中描寫雙方在冒險中的互動和成長,塑造出真實動人的關係,讓玩家真心為角色的安危而擔心,而並非將對方當成通關道具般看待。

上田文人設計的神秘生物 TRICO 融合了鳥 (Tori とり) 和貓 (Nekoねこ) 的特性 (《食人巨鷹 TRICO》宣傳圖片)

為了讓玩家徹底沉浸在遊戲壯麗的風景中,上田文人的作品甚少有遊戲界面 (連《汪達與巨像》裡簡潔的氣力計和道具欄也只會在必要時出現)。玩家可以毫無障礙感受《ICO》裡黑影作祟的詭譎古城;在《汪達與巨像》裡,玩家可以在荒原上馳騁,在頂天立地的巨像面前感受自己的渺小,一步一步攀上巨像,擊倒它們,最終目睹它們在天地間轟然倒下;在《食人巨鷹 TRICO》裡,男孩與神秘巨獸在霧氣縈繞的古文明廢墟裡穿梭,巨獸蓬鬆的羽毛隨風而動,它的叫聲在古城裡迴蕩。每款上田文人的遊戲都像一部精心安排的電影,玩家在破關後會長嘆一口氣,但不久後回憶又會湧現,令人再次細細回味。

只是不把手指插到湯裡

上田文人無疑是遊戲界的異類,他的作品風格獨特,但他自言並非完美主義者,只是用適合的方法呈現事物,他認為自己的底線是「作為侍應的話,不容許自己的手指插到湯裡」,這個聽起來相當謙虛的準則,卻打動了很多玩家。《Dark Souls》的遊戲製作人宮崎英高就是因為玩過《ICO》,才決定離開科技公司甲骨文,投身遊戲界。《食人巨鷹 TRICO》的遊戲性及劇情得不到往兩款作品的好評,但我們仍然期待上田文人的下一個藝術品。

有人想養食人巨鷹嗎?(《食人巨鷹 TRICO》宣傳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