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尋找心靈補給站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在成長路上,青少年難免遇上種種挫折與難關,可能是源自學業壓力,或人際關係的衝突。他們需要的,往往是一個心靈空間和陪伴,猶如心理藥房提供支援。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正好為青年人,提供自在寧靜的空間放空及充電,提升心理健康。

阿子喜愛藝術創作,他笑指自己依然固執,但現在會把這份固執化為對作品的要求。他會在作畫的過程中與自己對話,用作品紀錄心事。

踏入香港青年協會位於大圍的「賽馬會平行心間」,傳來淡淡的香薰味,窗邊放了一盆盆乾花,不同角落擺放了沙發和吊牀。身處於這舒適的空間,人也不自覺放輕鬆,原來這裏的擺設都是由一群青年人參與設計,就讀中四的張志達(阿子)亦有份參與其中。

阿子首次接觸平行心間是去年8 月,他因家庭問題而飽受情緒困擾,不但長時間失眠,終日躺在牀上無所事事,成績一落千丈,更曾萌生輕生念頭。「心情好沮喪,上課根本專注不了,常常都會哭,甚至試過拿刀出來(企圖自殺),幸被家人及時阻止。」

家庭問題致性情突變

正當阿子負面情緒到達臨界點,幸得社工鄭蕙儀(Christine)關懷。阿子說:「以前放學經常會到青協的社區中心參加活動,剛好那段時間收到中心社工Christine 的慰問,決定向她求助。」在Christine 眼中,阿子是主動積極的青年,但去年他突然性情大變,不回覆訊息也沒再現身,察覺到他表現異常,便邀他到「平行心間」聊天。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中)、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左)及「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關則輝(右)早前出席計劃啟動禮。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獲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款2 億9,500 萬港元,並由香港大學與來自六間非牟利機構的青年工作者攜手推行,支援12至24 歲青年人的需要。在跨社福及醫療界別的合作下,透過多元化的舒展身心及教育外展活動,及早識別受初期情緒困擾的青年個案及提供早期介入服務,並因應個別情況轉介諮詢及醫療跟進支援。

計劃亦在全港設立八間針對青年人身心靈健康的「平行心間」,提供無標籤和青年友善的空間,讓青年人放空,連繫及尋求精神健康專業人士的協助,預計能惠及約8,400 名青年人。

從小去過不少社區中心玩,阿子指「平行心間」與社區中心大相逕庭,「這裏比較舒適和自由,能隨我喜歡的方式來這裏坐坐、聊天。這裏更是幫助我的地方,找到真的會跟我聊天的人,而不是社區中心僅參加活動。」

在「平行心間」,阿子找到舒適圈,願意敞開心扉向Christine 訴說自己的情緒問題。她更安排阿子與計劃夥伴之一、港大精神科醫生見面,經過兩個多月的輔導後,阿子坦言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學習如何處事,情況漸漸好轉,「我不應該因為家庭問題,作為放棄自己的藉口。」反而他學懂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面對種種情緒問題。

心靈活動助疏理情緒

平行心間的裝潢設計以年輕人的建議為本,期望可打造讓他們感覺舒適、放鬆和平靜的空間。

情況穩定後,阿子繼續參與「平行心間」的身心靈活動,如禪繞畫、乾花製作等等,透過專注地創作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中紓壓。他亦有參與小組活動,在相處中學習人生哲理。「以前我以為只要努力,花多些時間,我就做得到。但其實有許多事,我都未必能好完美地完成,現在終於明白不完美才是完美。」

正如Christine 形容,「平行心間」就像一個中轉站,從中提供支援和建議,讓年輕人的成長路走得更加順暢。

「如果當初我沒來『平行心間』,可能之後的人生不順時,都無法好好度過。但現在我學會了,如何找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方式面對問題。」心結解開了,作為過來人,「平行心間」對阿子來說別具意義。

*資料提供《駿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