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屍詛咒.影評】活體解剖安靜無聲 呈現恐怖片心寒美學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由挪威導演André Øvredal執導的恐怖電影《無名屍詛咒》(The Autopsy of Jane Doe)去年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時獲得高度評價,於是帶着期待的心情入場,希望這部影片能為驚慄片畫上新一筆,來點突破。
電影前半段的確無懈可擊,女屍身世之謎建立懸疑的氛圍、精製的道具倍感真實,畫面處處滲透着冷冽的空氣,令人彷彿跟着驗屍官父子倆置身那間位於地底的殮房中。然而到女屍真正「發威」時,情況卻變得急轉直下,本來聰明的人頻頻作出不合情理的愚昧舉動,當謎底解開時一切即變得草草收尾,大大浪費了前段用心良苦的舖排,到最後只能打個合格的分數。

女屍全程一動不動,卻是整部戲最令人心寒的存在。(《無名屍詛咒》劇照)
早段父子之間的關係刻畫得不錯。(《無名屍詛咒》劇照)

詭異的解剖過程

電影早段花了不少篇幅描述父子二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殮房空間的構造,有助觀眾入戲,對主角們產生喜愛的心情。解剖過程如同在收看高階版的《滅罪鑑證科》(CSI),屍首血肉做得像真,又提供了偵探片式的懸念,東一點西一點給你暗示有可怕的事即將發生,不慍不火地慢慢推高你對女屍身分的好奇。每當鏡頭拉近那具美得異常的屍體時,被她一雙奶白色的雙瞳「凝視」,心自然而然地寒一寒,想到:「如果她還活着…」。

女友的角色有點無謂。(《無名屍詛咒》劇照)

突如其來的角色脫序(Out of Character)

可惜到了燈閃滅的一幕,所有事情都開始亂了套,前頭精明的父親突然變成固執又沒有常識的老頭,話放火就放火,話砍人就砍人,完全不理所在位置以及後果。至於兒子,你根本看不出他有求生的欲望,該逃走時硬要衝去危險的地方,該反抗時又突然腳軟。兩父子在片初一個小時都有講有笑,「出事」後竟然會零溝通,對住對方故作神秘,正如羅家英版唐僧所說:「你唔講我又點知?」兒子在門上的洞見到外面有「鬼」,竟然不是警告父親有危險不要靠近,而是用眼神示意父親自己再去看一遍。走入煙霧彌漫的走廊時正常人下意識都會緊貼一起,這對父子居然分開行,結果已經受傷了的父親又被「鬼」捉住打了一身,奄奄一息。將角色蠢化去迫觀眾覺得緊張(忍着滿腹的髒話),是一種常見但「低莊」的嚇人手法,既然導演在開頭能夠把氣氛玩到出神入化,為何會甘心將《無名屍詛咒》敗在這等技量上?想不透,比女屍更令人想不透。

然後老驗屍官結尾忽然就解讀到線索、忽然就想通女屍的身分,又忽然就知道怎樣解咒,好比名偵探柯南破案時「叮」一聲,迅雷不及掩耳,一整個虎頭蛇尾的節奏。由創新到跌入公式套路,前後像是由兩個不同的人各自執導,實在是可惜了這部電影 。

驗屍官父子其實都幾無辜。(《無名屍詛咒》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