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多倫多電影節現場報導】以影迷為本的電影節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多倫多電影節(簡稱TIFF)是北美最大型的電影節,亦可以説是全球最大規模的觀眾向電影節。所謂觀眾向電影節,即是整個電影節無論在選片、活動以至運作都是以普羅大眾為目標,雖然也有不少業界的活動,但明顯是放映及影迷可以參與的活動較多,持票的人仕優先,而大部分產業活動和映後分享都會直接上載到官方頻道,即使是一般影迷未能親身到現場都可以參與。這裏也沒有明確的產業階級,所以整體氣氛確實是相對寫意輕鬆,甚至連片主買家都可以做一個影迷,專心看戲。
撰文︰胡芷晴(Didi Wu)
百老匯電影中心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節目策劃

由於電影節舉行在第四季初段,TIFF可以包攬全年全球最矚目的電影。(相片由作者提供)

一般世界首映的質量和數量會直接影響電影節被重視的程度,有很多電影節更會追求至少80%至100%的世界首映來提升或保持地位,但由於TIFF選片數目眾多,高達300-400部,以及其定位的原故,世界首映的比例甚至比一般地區性電影節低,到底是什麼會TIFF成為全球電影界年度盛事?

首先,由於電影節舉行在第四季初段,TIFF可以包攬全年全球最矚目的電影,亦因爲與威尼斯和羅迦洛等影展時間相近,剛在那邊首映的大片也會隨即到這裏,比如今年的威尼斯金獅獎得主《小丑》、最佳導演銀獅獎得主瑞典大師羅伊安德遜(Roy Andersson)的《About Endlessness》、最佳男演員由《Martin Eden》的意大利男星Luca Marinelli奪得、最佳劇本得主是楊凡新作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以及華語地區觀眾十分關注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的《蘭心大劇院》,同時羅迦洛金豹獎得主葡萄牙導演柏度哥斯達(Pedro Costa) 的《Vitalina Varela》亦都有在這放映。對電影宣傳及製作團隊來說非常方便,可以一次過安排一個歐美巡迴,更能大大提升電影在短時間内的曝光率,在現今追求網上覆蓋率的年代造成更有效的宣傳效果。而電影節的紅地氈,亦由於北美人士性格上比較熱情的緣故而變得相當有睇頭,嘉賓影人們也分外高興。同時對世界各地的策展人來説也是一個選片天堂,可以在短時間内同一地點看到最炙手可熱的商業及藝術新片,並可以互相交流。

TIFF代表了觀眾的力量,充分反映出人民的影響力,是一個非常平等、無架子的電影節。(相片由作者提供)

第二,是觀眾的影響力,由於這裡的觀眾主要是普羅市民為主,他們的反應成為了評估電影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近幾年TIFF的觀眾票選獎更成了奧斯卡的大贏家,其獨特的藝術和商業平衡的結構,使荷李活更重視這個平台。同時亦因為歐洲的主要影展取向都是偏向藝術電影,荷李活製作自然不會是其焦點,TIFF便成為了他們主要的平台。而這邊觀眾的反應也特別投入,現場充滿節日氣氛,提升了大家的接受程度。TIFF代表了觀眾的力量,充分反映出人民的影響力,是一個非常平等、無架子的電影節,只要你喜歡電影無任歡迎。

近幾年TIFF的觀眾票選獎更成了奧斯卡的大贏家,其獨特的藝術和商業平衡的結構,使荷李活更重視這個平台。(相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胡芷晴 (Didi Wu)
百老匯電影中心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節目策劃

胡芷晴曾修讀建築,因熱愛電影,其後於倫敦修讀電影策展,曾於台灣國際紀錄片節工作,隨後加入百老匯電影中心的策劃團隊,放映不同類型的電影。她欲嘗試策劃電影以外的節目,探索空間與影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