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人》華意達逝世 生前作品見證波蘭歷史

撰文:戴嘉達
出版:更新:
華意達:「上主賦予導演兩隻眼,一隻眼用來看攝影機,另一隻則用來注意圍繞你周邊的所有事物。」(Getty Images)

曾揚威康城影展的波蘭導演Andrzej Wajda逝世,享年九十歲。縱橫電影圈達六十年,華意達執導逾四十套電影,其作品《下水道》(Kanal)、《 鐵人》(Man of Iron)、《大屠殺1940》(Katyn)大多觸及波蘭人在戰亂時期及共產黨統治的歷史,直到最後一部電影《Afterimage》亦都貫徹始終,講述前衛畫家Wladyslaw Strzeminski在戰後波共治下的痛苦經歷,藉此告誡世人政治干預藝術的禍害。

1981年《 鐵人》電影海報。(網上圖片)

華意達出生於波蘭東北部,其父是蘇聯軍隊1940年在卡廷大屠殺的受難者,二戰時他曾經參過軍,大戰結束選擇棄戎從文,到了波蘭電影的搖籃the Lodz Film Schoo學藝。在1955年,華意達的第一套作品《 Generation》面世,電影以德軍佔領波蘭首都華沙作背景,與為人熟知的《下水道》及《灰燼與鑽石》組合成三部曲,《下水道》講述一小隊波蘭反抗軍為逃避納粹黨人追剿的故事,該片在1957年最終獲得康城特別評議獎。

1981年,華意達的《 鐵人》(Man of Iron)以波蘭人團結工會運動為電影題材,承其上一部作品《Man of Marble》批評波蘭共產黨的風格,為爭取成立獨立工會的工人發聲,雖上映不久被波蘭共產黨政府勒令禁播,但該片最終也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據華意達事後覆述,「那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當然我知道那個獎不只是屬於我,整個團結工會聯盟也有份。」《 鐵人》積極地推動了工運,華意達也因而要流亡海外,以免步工會領袖的後塵被收監,期間他沒有放棄電影製作,1989年波蘭共產黨政府倒台,華意達終於得以回國。

在《下水道》中,一小隊波蘭反抗軍正逃避納粹黨人追剿。(網上圖片)
在《大屠殺1940》,華意達為波蘭人翻案,把卡廷大屠殺的歷史真實呈現給世人。(網上圖片)
華意達最後一部作品《Afterimage》獲選為代表波蘭競逐來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