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個黃昏》專訪|老人戲無市場 林家棟自資撐住︰趁仲有能力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由林家棟監製及編劇,高子彬執導,謝賢、馮寶寶、林雪、鍾雪瑩主演的《殺出個黃昏》,以黑色幽默手法探討香港老人問題。病痛對老人家而言未必是最折磨,內心的寂寞與家人的疏離關係才最痛心。

當香港年輕人在掙扎苦無機會時,老一輩朋友又何嘗不是列入被忽略的一群,林家棟在電視台工作時,已深深感受到這份冷待,只是當日人微言輕,只好盡能力在片場跟老人家交談聯誼,讓他們感到一份暖意,但這份不是味兒的感覺一直埋藏內心,直到編劇交來《殺出個黃昏》劇本時,家棟覺得是時候將這份感受拍出來。

說起老一輩演員在行內的待遇,家棟特別有感受。(劉智源 攝)

「點解唔早啲拍完,早啲畀佢哋返屋企休息?」

84歲謝賢,加上66歲馮寶寶,一對影壇瑰寶,斷想不到會再次登上主角席位。這要多得監製林家棟,對這劇本不離不棄。其實他早在11年前,首當監製的《打擂台》(2010)已經打老人家主意,找來梁小龍、陳觀泰、泰迪羅賓、邵音音擔正,當年位位都年過60,在講求年輕活力的電影行頭來說,是一大挑戰,結果電影為泰迪羅賓及邵音音奪得金像獎最佳男女配角,更摘下當年的最佳電影。

難得找到馮寶寶及謝賢再合作,讓兩位老人家再次踏上主角位置。(《殺出個黃昏》劇照)

就是對老人家有份敬重,有份愛,家棟在片場看到很多不合理的安排,一直藏在內心,「我做電視台時,很多具資歷的甘草演員都被忽視,點解通宵戲一定是最老的演員拍?點解唔早啲拍完,早啲畀佢哋返屋企休息?」其實理由家棟好清楚,因為主角戲份多,日接夜夜接日,劇組通常盡快拍完主角的戲份,讓他早點收工休息,從而令當客串的,做配角的只好呆等。

他們好願意參與,好願意繼續發光,大家不妨遷就一下,但就是沒有人提出。
林家棟

林家棟︰「其實調動一場半場不是這麼困難,反正老人的場口不是太多,能夠提早一場半場是可以的。」家棟更觀察到不少新入職的助理導演,根本不認識這班前輩演員,「羅蘭姐都還好,有名有姓,你講到何璧堅、陳中堅、孫貴卿、凌漢,新同事完全不認識,理解的,但負責簽他們返來的,為何不跟新同事交帶一聲,要照顧這班前輩演員,他們好願意參與,好願意繼續發光,大家不妨遷就一下,但就是沒有人提出。」

林家棟提到當年跟一眾老一輩演員合作,獲益良多,當中包括(左起)何璧堅、陳中堅、孫貴卿、凌漢,部分更已離世。(網上圖片)

「未有能力改變,只有埋藏在內心」

當日還是電視台藝員的家棟,在化妝間只有冷眼旁觀,覺得不是味兒。既然人微言輕,改變不到制度,就只好自己行多一步,主動跟老人家交談,讓他們感到被關懷,感到一份暖意。「冇人理你咩?我理你,我同你傾偈!我當時未有能力改變,只有埋藏在內心,到今天覺得時機差不多,便落實去做。」所謂時機就是指《殺出個黃昏》的劇本出現,起初是一部嚴肅偏灰暗的作品,一副《淪落人》的模樣,但家棟覺得這題材不宜太沉重,經過數年間跟編劇周旋,才得出今日輕輕鬆鬆的調子。

十年前開始當上監製,當時的《打擂台》已經善用一批年屆60的演員。(劉智源 攝)
趁現在有機會,有少少能力,你不去做,難道待你力老氣衰才去做嗎?
林家棟

「希望你睇完套戲,會想起身邊的老人家」

可以想像,一部由老人家擔正的電影,在老闆們眼中是沒有市場價值,難有投資。家棟都坦言的確有這隱憂,於是他決定自己掏腰包,還當上監製一職完成這個夢。「後來有老闆肯投資,我都老實說少少好喇,我佔大份!」在未能預知的情況下,無謂累人之餘,亦想有擁有最大的創作自主:「我佔大份好處是可以試更多嘢,簡單如海報,第一張海報完全冇主角的,得一幅油畫,到正式海報都只見到四哥和BoBo姐背影。點解海報一定要大大個頭?我有時見到自己啲海報,咁大個頭都覺得唔好意思,創意工業就應該要多作嘗試。」家棟更以荷里活電影《蟻俠》海報做例子:「成張海報得隻蟻,離遠都會走埋去睇下係咩嚟,咁咪成功!唔好成日以為觀眾會唔明。」

《打擂台》是林家棟首部監製作品,贏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打出漂亮一仗。(《打擂台》劇照)

沒想過票房問題,因為家棟斷言這不是自己今次追求的目標:「我最希望大家看完齣戲,行出戲院時想想,戲中角色是否像身邊某某、家中是否也有那樣的一位、還是像你很久沒見的親戚,然後突然想打個電話去問候下,我便覺得功德圓滿。能否回本,不重要喇,都做了這麼多年,趁現在有機會,有少少能力,你不去做,難道待你力老氣衰才去做嗎?那時你既沒這種魄力,也沒這份膽量,今日我自問還有!不用怕,去吖!試吖!」幾個單字,正正吐出那份魄力,那份膽量,足見殺出條血路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