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世者︱視覺震撼背後被嫌劇情炒冷飯 科幻迷歸納出三大致命傷

撰文:莫匡堯
出版:更新:

荷里活重磅科幻鉅製《A.I.創世者》(The Creator),由《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Rogue One:A Star Wars Story)及《哥斯拉》(Godzilla)導演加利夫愛德華斯(Gareth Edwards)執導及編劇,以人類與A.I.人工智能之間未來戰爭為題材,更以超高科技視覺特技打造戰爭場面。電影近日在香港及世界各地上映後,觀眾及評論者均大讚視覺特效水準,然而對故事原創性卻有所保留,認為有炒冷飯之嫌。

新近上映的荷里活科幻鉅製《A.I.創世者》,由預告到上映一直展示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及未來科幻美術設計。(《A.I.創世者》電影劇照)

觀眾及評論者認為《A.I創世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項,批評劇情世界觀原創性不足、「小孩救世界」老調重彈、以及劇情篇幅過短不足以建構世界。國外不少熟悉科幻電影的網民,批評《A.I.創世者》似乎只將多部科幻電影的世界混合配搭,沒有投入革命性的創意,亦列舉不少明顯挪用參考的例子如《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系列、《極樂帝國2154》(Elysium)或《攻.元2077》(Oblivion)等,表示人類與人工智能和諧共存的東方世界雖然具新鮮感,然而情節間卻未有重大亮點。

《A.I.創世者》講述人類與AI人工智能機械人之間的存亡之戰,卻被批評缺乏原創性。(《A.I.創世者》電影劇照)
在1982年《銀翼殺手》中,夏里遜福飾演的男主角一直以為自己是人類,但結局暗示他或許亦是機械人。(《銀翼殺手》電影劇照)
有資深觀眾亦認為劇情未來背景有《攻.元2077》的影子,猶其在敵對設計上。(《攻.元2077》電影劇照)

至於由小孩拯救世界,則被網民評為致命傷,令故事降級至《安達的戰爭遊戲 - 宇宙生還戰》(Ender's Game)一類的流行小說水平,甚至有網民笑指猶如日本動畫一樣由「被選中的細路」取代大人的救世工作。而《A.I.創世者》亦未有詳解小主角Alphie實際的「革命性威力」及來源,令觀念僅似一個自動黑客及隨意發動的電磁脈衝砲(EMP),大打折扣。

網民批評《A.I.創世者》的劇情重覆「被選中的細路」拯救世界的套路,與《安達的戰爭遊戲 - 宇宙生還戰》等流行小說改編的電影同級。(《安達的戰爭遊戲 - 宇宙生還戰》電影劇照)

最後亦有支持《A.I.創世者》的觀眾,分享指劇情受電影篇幅所限,未能足夠建立具體背景,故事若拍成電視劇集,或許能交代更多細節及令角色有更明確的轉變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