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擊穿日本汽車業後院 「這一次殺瘋了」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這是一個日系車佔絕對優勢的市場,卻愣是被中國車企撕開了一個口子。

本文獲鳳凰網《風暴眼》授權轉載 作者:不語

01、殺瘋了

「在泰國2023年的新車銷售市場,中國車企的份額達到11%,相比上年增至2.2倍,日本車的市場份額跌破八成,正在受到衝擊。」日本媒體在最近一則報道中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事實上,變化並非一蹴而就。自2022年下半年起,中日兩國車企在泰國市場上已經展開了一場雖無硝煙但卻異常激烈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係到泰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更會對東南亞和大洋洲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泰國是全球第十大汽車製造國,2023年汽車產量184萬輛,一多半用於出口,大洋洲是其主要出口地。

作為後入局的中國車企率先展開了攻勢,比亞迪、哪吒、上汽、長城等廠商直接在泰國投資建廠。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把汽車的價格降下來。按照泰國現行政策,在本土建廠的電動車企,每輛車最高可獲得15萬泰銖補貼,商品稅也從原來的8%降至2%。

當成本降下來後,自然就有了降價空間。2021年進入泰國市場的長城汽車,宣佈在泰國建廠後,就直接下調了3款純電動汽車的價格,最低價格約為83萬泰銖,比原來便宜16%。

但要打開市場,光建廠是不夠的,還要在當地有可靠的銷售網絡。中國車企瞄準的正是日系車原有的合作夥伴。日產汽車在泰國合作了六十多年的暹羅汽車,就成了比亞迪在當地的經銷商。

對於這種轉變,暹羅汽車公司副總裁塞巴斯蒂安·杜皮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偉大的增長源泉!眼前EV市場正在不斷擴大,我們也想在這股潮流中分一杯羹。」

圖為比利時布魯塞爾一處豐田(Toyota)標誌,攝於2024年3月4日。(Reuters)

而後起之秀哪吒汽車的經銷商也多是日系車的代理商。

再加上,泰國政府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每輛最高10萬泰銖的購車補貼,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們迅速打開了當地市場。

2023年,中國車企在泰國電動車市場的份額高達約80%,而日系車份額僅佔1%。此外,在泰國最暢銷的十大電動汽車中,除了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其餘位置均被中國品牌佔據。

眼看着中國車企不斷蠶食市場份額,日本車企也開始了反擊。

他們的第一招便是降價。從2023年下半年,豐田等日系車企提供降價、0%貸款利率等促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此前,這些車企在泰國很少降價銷售。

第二招就更狠了,發動當地關係網給中國車企施壓。在2023年泰國車展上發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車展期間,除了展示汽車外,銷量排行榜也備受關注。以往豐田總是穩居榜首,然而在一次車展接近尾聲時,一家中國車企意外獲得了一筆數百輛汽車的集體採購訂單,這使得其銷量有望超越豐田。然而,組織方卻拒絕計入這筆訂單,堅持讓豐田保持榜首位置。

甚至有消息稱,有日系車企還向當地政府投訴中國電動車在泰價格過低,呼籲泰國設電動車最低限價,以保護泰國日系燃油車。

在泰國深耕數十年,日系車不想輸掉這場戰爭。

圖為比亞迪新車型Seal 06 DM-i於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簡稱2024北京車展)展出。(Reuters)

02、日系車的後院

在國外問答平台上,有網友好奇地提問:「泰國街頭99%的車輛都是日系品牌嗎?」一位用戶回答到:「並非99%,實際上大約是85%」。

這個數字,雖然略低於網友的猜測,但依然令人驚訝。

這個高比例背後,是日系車與泰國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深厚淵源。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當時泰國暹羅汽車公司與日產汽車攜手,共同創建了「暹羅汽車&日產有限公司」。同年,豐田也不甘落後,迅速在泰國成立了合資公司並建廠生產

此後,本田、五十鈴等知名品牌也紛紛進駐泰國,將這個東南亞國家變成了他們的重要海外生產基地。至今,日本車企在泰國已經建立了整整15家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工廠,還在不斷增長中。

更為關鍵的是,經過數十年的積累,日系車在當地根基深厚。除了生產製造外,他們早已深入到供應鏈、物流、市場情報和金融等多個領域,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商業體系和服務能力

像住友、三井等有日系車背景的大型商社在泰國深耕多年,它們通過基層推廣和廣告,為日本汽車宣傳的同時,也可以收集競爭對手的情報。甚至,日本車企還能影響到泰國制定汽車法規、標準和政策。

而日系車的服務網絡遍布泰國,能快速提供維修、保養等服務。

巨大的投入,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市場研究公司Marketline的數據顯示,2022年泰國本土銷量前十的汽車品牌中,日系品牌就佔據了八個席位。尤其是豐田,在泰國市場的佔有率甚至超過了三分之一,深受泰國消費者的喜愛,被譽為「國民車」,當地甚至還有「閉眼買豐田」的說法。

可以說,泰國更像是日本車企的「後院」。豐田章男更是不止一次地表達對泰國市場的熱衷與喜愛,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不是工作原因需要留在日本辦公,泰國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若在這樣一個主場節節敗退,其影響力決不限於泰國,將對日本車企的全球影響力造成重大衝擊。這不僅關乎市場份額,更關乎日本車企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地位和長期戰略。

這是一場日本企業不想輸,也輸不起的戰爭。但奇怪的是,面對電動車市場的迅猛崛起,日本車企似乎並不急着布局,反倒是泰國政府急了。

03、中國車企只是鯰魚?

自2008年起,泰國就懷揣着雄心壯志,立志成為「東方底特律」,致力於構建一個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

但電動車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日本車企卻遲遲未有積極動作。2018年,中國和泰國簽署了一份自由貿易協定,協議約定中國電車出口到泰國零關稅。但耐人尋味的是,日車電動車如果要出口到泰國的話,關稅要20%。意圖很明顯,讓日本車企到泰國建電動車廠。

但日本車企依舊不為所動。2023年12月,泰國總理訪日時直接發出嚴厲警告,「日本汽車公司應該趕快來泰國生產電動汽車,如果不來日本,就會被淘汰」。

此後,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本田、五十鈴和三菱汽車公司才宣布,已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共同在泰國投資4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07億元),旨在推動泰國當地電動汽車製造業的發展。

但按照泰國政府的說法,這四家公司中至少有一家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才能開始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至少一家」、「兩到三年內」,語焉不詳的背後,是日本車企並不看好純電動汽車。

圖為比利時布魯塞爾一處豐田(Toyota)標誌,攝於2024年3月4日。(Reuters)

豐田的掌門人豐田章男多次反對禁售燃油車,甚至宣稱電動汽車是「低級產品」,不算新能源,並表示要抵制到底。在他看來,汽車製造商應該繼續投資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全力投入電動汽車。

但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增長已是不容置疑的現實。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接近1400萬輛,佔總銷量的18%,這一比例在2022年為14%。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至近1700萬輛 占汽車總銷量20%以上。

賽道的轉換,泰國也絲毫不掩飾其野心,泰國投資委員會(BOI)的納里特部長對媒體說,「即使我們想成為這個地區最大的EV生產基地,但也知道僅僅構建EV的組裝產業是遠遠不行的。我們有必要加強構建整個電動汽車的生態系統」。

泰國政府已制定規劃,旨在到2030年使電動車占其汽車總產量的30%。面對其傳統合作夥伴的遲緩反應,泰國急需新的活力來激發攪動本國汽車產業市場。在這時,中國的車企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但對中國車企來說,顯然不想只做鯰魚。泰國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近,市場規模龐大,這使得泰國成為了中國車企試水國際市場的理想之地,更是他們進軍全球市場的有力跳板。簡而言之,中國車企要的是星辰大海。

但泰國純電動車市場剛起步,現階段中系車雖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隨着愈來愈多車企的加入,能否持續保持領先還很難說。而且與深耕當地數十年的日系車相比,入局不長的中國車企,想在泰國建立穩固根基,還面臨各種複雜的挑戰。

儘管未來還難以預料,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泰國這片看似穩固的日系車王國中,一股新的風暴正在醞釀。無數的商業案例告訴我們,沒有哪家企業能夠逆潮流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