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博客談地震】地震不是我們的敵人

撰文:加藤嘉一
出版:更新:
大家並沒有把發生地震本身太當一回事,更不會把地震的來臨放在健康生活的對立面,視為人類社會的「敵人」……大自然給人類的恩賜太多了,這裏又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場所,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給予回報,感謝自然,人類才有「資格」把生活經營下去。
加藤嘉一
日本人從小已學習如何與天災「打交道」。(Getty Images)

2016 年 4 月 14 日,日本位於九州地方的熊本縣發生了大地震。《香港 01》也持續更新相關報導,我就不談具體的資料或情況了。如今過了一陣,那麼,在本文中,我想稍微冷靜下來,站在一名日本普通公民的立場,從親歷的角度出發,給香港的朋友們介紹一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日本這片土地,並怎麼與它「打交道」的。

太在意天災 無法過日子

正如以前提及過,我來自日本伊豆,就是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寫的《伊豆的舞孃》的那個伊豆。它是一個半島,北邊是富士山,周圍是海,島內也有火山。這個客觀意義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的家鄉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

不過,回顧起少年時代的半島生活,有一點值得細心回顧,就是說,對至少我周圍的大多數日本人而言,大家並沒有把發生地震本身太當一回事,更不會把地震的來臨放在健康生活的對立面,視為人類社會的「敵人」。其中一個理由應該是在那個環境裏,小地震的發生既正常也日常,感到震感本身就像自己偶爾或定期感冒、鼻子不舒服、頭痛似的,太當一回事就沒法過日子,要適應。

大自然賜恩時懂得感謝,人類才有「資格」把生活經營下去。(圖為青森縣岩木山,Getty Images)

另外一個理由,恐怕與來自儒家的風俗習慣和生活信仰有關。我記得,日本的小孩子在學校以及自己所居住的社區裏定期地展開撿垃圾的活動,其實也談不上活動,是一種公民的集體習慣而已。為什麼要撿垃圾?我的一種理解與「天人合一」這一倫理息息相關。大自然給人類的恩賜太多了,這裏又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場所,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給予回報,感謝自然,人類才有「資格」把生活經營下去。

影響生活秩序 百姓仍會談論

發生小地震(如黎克特制 2 至 3 級的地震),通常成為百姓聊天的話題,有時也影響生活的秩序。比如,我上次去東京出差,住在新宿附近的朋友家裏(這朋友家鄉是離熊本縣很近的鹿兒島縣)。早晨 4 點左右感到震感,作為小地震來說算是比較大的。搖晃得比較明顯,有幾本書從書架掉下來,我略感恐慌。「忍」了一會兒,停了,又開始搖晃,再忍了一會兒,也停了。朋友起床後問我:「加藤,凌晨是不是有搖晃?」

注意,他沒有用「地震」二字,就用「搖晃」,這間接地意味着,對他來說,地震不是一個特別嚴重的事情,說出「搖晃」兩字時的狀態,稍微誇張地說,就像中國人問周圍的朋友「你吃早飯了沒有?」、「你手機充電了沒有?」那樣。

之所以說有時也影響生活的秩序,是因為,發生小地震,地鐵、鐵道等會混亂,有些還要停頓一段時間,地震對交通秩序的影響還蠻明顯的。另外,尤其以公共電視台 NHK 為主,電視台集中報導地震狀況,網路上也如此,那麼,這一天,人們的注意力和生活氣息就陷入「發生了地震」的處境。

  在上面,我寫道「略感恐慌」。畢竟,我經歷過那一天。

筆者在 311 那天經歷了一生中震感最強的大地震。(圖為宮城縣災區,作者提供)

311 大地震 我的親身體驗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 2 時 26 分,我正在東京赤阪某大樓的 22 層開會。突然有了震感,場地搖晃一開始沒當回事。但忍着忍着,沒停,持續着,愈忍愈大。那是 22 樓,高處的搖晃給人的感覺更赤裸裸(東京一帶是黎克特制 5.0 左右),我們都必須躲在安全的地方,尤其保護頭部,避免恐慌和失序,還要與周圍的人形成默契和配合。恐慌的蔓延是一瞬間的事情。很欣慰,人們沒有太恐慌,起碼沒有表露出來,保持互相幫助和禮讓。

記得,那天晚上 7 時安排了工作晚餐,想了想:「這麼重大的災害發生後還會不會照常進行?」手機信號早就沒了。對方通過一個同事向我傳達:「按原計劃,約好的嘛。」吃完飯,地鐵、公交等早就停了。看着周圍,人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走着,走回家。路過新宿站東口時發現,上百人排成一隊,等着計程車,沒人鬧。

我相信,發生了那麼大的地震,人們依然遵從秩序,遵守從小受教的「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核心精神,應該是日本社會的公民教育在重大關頭上起了作用。教育還是有用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工具。不過,就發生大地震時那一刻而言,人們還是需要比潛移默化更加專業和更有針對性的策略和頭腦。我們從小在學校裏接受的「防災訓練」正是起了這方面的作用。

平常心看待天災 全因小時候訓練充足

日本學生自小學起便要進行一年數次的防災訓練。(Getty Images)

小學到高中的 12年,每一個學期一次,即一年三次,學校要實施防災訓練,就是讓師生們實踐假設發生地震,怎麼行動。班主任「宣布」發生了地震,同學們躲到桌子下面,等一等,不搖晃了之後,主任要大家「行動」,同學便從設於每樓層的「非常口」集體而有序的出去,跑步,跑到學校的操場,排成一隊,班主任點名,然後傳給負責防災方面的校領導,由校領導來確認是否所有師生都安全躲到這一避難所。

311 地震那一天,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感到最大震感的一天。令人欣慰的是,正是因為從小接受防災訓練,我本人保持了清醒和冷靜,周圍同胞也一樣,令人深深認識到一個基本的哲理:充分的準備高於一切。災害是隨時有可能發生的,誰都不例外,也逃不了,既然如此,就做好準備,從我做起。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