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學生.博評】連菲律賓都搞免費國立大學,香港仲等乜?

撰文:李永政
出版:更新:

早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剛簽署法案,標誌着國內超過100間國立大學及學院從此提供免費教育。由2018年開始推動公立大學免費教育,政府將為所有國立大學及學院、地方大學、地方學院及國立職業技能學院提供全額學費資助,預計開支達1000億披索(約156億港元),藉此增加自身的競爭力。為何作為號稱「世界級亞洲城市」的香港,專上教育人口一直只處於30%左右的低水平?

縱使菲律賓政府需負擔成本如此之高(雖則有議員估算實際成本只需30億美元),仍堅決執行此項法案,並指大學免費教育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比它造成的財政負擔,可見總統杜特爾特對培訓人才的承擔遠高於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是否也應該意識到自身專上教育普及率不足的危機呢?

諷刺的是,同一時間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指出,教育局將香港中學文憑試四個核心科目達3322成績定為入讀大學的最低門檻,等同「用槍指着大學校長」,強迫他們取錄不符合水準的學生。徐又認為,既然中學畢業生拿着3322的文憑試成績也無法入讀大學,那倒不如提高名義上的最低入學門檻。筆者反而認為,香港現時正處於「後工業時代」的轉型階段,如不提倡「全民大學生」將阻礙香港的可持續長遠發展。

徐立之語出驚人,其實只是赤裸裸地呈現了香港教育精英思維。(資料圖片)

徐立之語出驚人,其實只是赤裸裸地呈現了香港教育精英思維。長期以來,香港各個教育階段皆強調培育精英,現時連部分名校幼稚園也會出一些難度與年紀不成正比的入學試題去揀選學生,其餘的升學階段的競爭激烈程度更是可見一斑。最明顯的現象,是各大傳媒大肆報道每年公開試到底產生多少個「狀元」,以及有多少學生能夠入讀首三志願的學科、學校,不少家長亦千方百計為求把自己的子女培訓成「尖子」,令他們有光明的升學和就業前景。

這種香港過分教育精英化的思維絕對會窒礙香港長遠發展。首先,教育的原意並非是要盡早設立淘汰關卡,而是要讓每個人有足夠發掘潛能的機會和空間。如果早期學業欠佳的人能獲得受更多教育的機會,他們可變成大器晚成的人物,但若然在訂立教育制度時過早作出篩選,那他們被埋沒的機會便會增加。

香港早在1990年代已踏入「後工業時代」,亟待成功的經濟結構性轉型。當時不少研究文件便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香港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重要前提,而時任特首董建華亦不得不在2000年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香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程度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和亞洲重要的大城市,故香港必須急起直追。

果早期學業欠佳的人能獲得受更多教育的機會,他們可變成大器晚成的人物(電影《中學》劇照)

可惜的是,往後港府的高等教育施政方針,是以私營辦學團體開辦缺乏足夠監管的自資副學士和自資學士課程為主,令香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效果不似預期。不過,這不表示香港再沒有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要。

難得的是,現時香港的財政儲備非常充裕,加上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已口頭承諾考慮增加政府開支,那實是討論在香港推動「全民大學生」政策的不二契機。早前香港01倡議亦曾計算過,大學若能免學費,政府每年額外經常開支才19億元,當局絕對可以負擔。此舉亦可減輕中基層學生的家庭負擔,不會因學債而對大學之門卻步,令社會最終蒙受人才上的損失。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