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博評】習特會佛羅里達莊園會晤的中國背景

撰文:何亦文
出版:更新:

習近平為什麼從芬蘭赫爾辛基飛8000公里到美國佛羅里達,與特朗普舉行「過境峰會」?過去中國領導人與美國總統的會晤,之前大多有在APEC、G20等場合的磨合接觸,這次卻只是通過一次電話。
如果不是這次莊園會面,習近平和特朗普將在今年7月的德國漢堡G20峰會「第一次握手」,佛羅里達莊園會晤把兩人「握手」提前了三個月。

佛羅里達莊園會晤把習近平、特朗普二人的「握手」提前了三個月。(資料圖片)

言行粗魯的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在電話中羞辱澳洲總理、面對傳媒握住安倍晉三的手不放、拒絕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握手…那麼這次會面,會不會又有無禮的舉動?有人提議,不妨待特朗普內外交困時再邀他訪華。

三年中習近平與奧巴馬9次見面,其中除了2015年的正式訪美和APEC、G20峰會等公開接觸,兩人的莊園會晤、瀛台夜話、西湖漫步最為中國傳媒所樂道,它的好處是不像正式訪問那樣被禮節、規格、聯合公報等繁文縟節所限制,又可以長時間交談、有利於建立個人友誼。國務委員楊潔篪在2013年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後說,這次會晤「既談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誠。無論是互動的時間和品質、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戰略機遇期是中國對自身處境的一個重要判斷,它與習近平的政治願景密切相聯。今年2月17日,也就是與特朗普電話交談半個月後,他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重提中國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曾經表示,中國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關鍵取決於我們能否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習近平主政後重要的承諾之一是,中國人均收入由目前的7485美元增至2021年的12600美元,即世界銀行設定的中等收入國家水準,這項增長計劃的時間點恰恰與特朗普的任期相吻合。

外長王毅在上月兩會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外交的路徑是「結伴而不結盟,對話而不對抗」。王毅的這番話放在中國處理大國關係中,「結伴」對應的是俄羅斯,「對話」對應的是美國。

研究政治心理學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尹繼武在特朗普當選後提供的建議是,鑑於特朗普善於表演、極為自戀的風格,應避免陷入他的情緒圈套;從特朗普追求互惠的商業邏輯,在外交儀式、問題解決等方面對特朗普盡量給予支持,讓美國獲得相應的戰略收益。

以個人直接接觸的方式,與特朗普面對面就彼此關切坦誠交換意見,從而「抓住戰略機遇期」,這可能是習近平這次飛往佛羅里達的主要目的,儘管可能發生一些無法預料的「插曲」。至於為什麼不等到三個月後的漢堡G20峰會?那畢竟涉及「第三地」,況且作為東道主的默克爾曾經遭遇過特朗普的冷遇?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