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之外.書評】完整編碼之境

撰文:鍾耀華
出版:更新:

我們愈來愈掌握這個世界了。世界之大,我們無所不知,地圖之上,標下每個大陸、海島、地方、幹道、街巷,甚至在Google Maps上,我們還可以用街景服務,虛擬走一次所想到之處。沒有什麼我們不確定!

「真正的地方從來都不在地圖之上。」

這純粹虛玄,世界已經解魅,我們愈來愈理性,再沒有什麼神秘無人所知。地圖會隨着年歲修整編輯,新發現之地會編彙在內,糾正我們的視野。這樣的過程裏,世界被完整編碼、核對,再沒有矛盾與含糊,我們知道任何東西的所在與名稱。任何!在地圖之上,在地方之上,我們打造人類萬物之靈的身份,像鐵一樣打造,一切身份幾千年的歷史數不盡的文化就蘊藏在一幅地圖,我們俯瞰文明的長河。

****

位於澳洲昆士蘭東邊約1,100公里處的桑迪島(Sandy Island),幾乎自有人繪製這片海域的海圖以來,都標着這座24公里長、約五公里寬的長橢圓形島嶼。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在《地圖以外》裏說,1876年一艘名叫「疾速」(Velocity)的捕鯨船首度在此看見沙質小島和海浪撞擊障礙物濺起的浪花,幾年後,桑迪島出現在澳洲海軍手冊裏。1908年,它被列入英國海軍部的該區海圖裏,以虛線標出輪廓,表明它是潛在危險,需要進一步探查。

在勘探科技的發展裏,在人們對奇珍陸地的狂熱裏,在戰爭要探明所有敵人可藏身或己方可登陸的需求裏,「最薄弱的證據都會在海圖上存在一段時間,並在海圖上以E.D.(existence doubted)標示在旁,意即其存在受到懷疑。」但當桑迪島被記上權威的英軍海圖上,它的身份就不受懷疑,英國國家地理學會和《泰晤士報》製作的地圖都標示了它,在晚近的Google Earth衛星圖也有其蹤影。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作者: 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出版社:臉譜

2012年,澳洲悉尼大學的海洋研究船到附近一帶海面考察,發現根本沒有島嶼,而桑迪島所標記之處,船載測量儀顯示該區水域深達1,400米,基本上排除了島嶼沉沒於海洋的可能。對此,Google發言人表示,「我們的地圖數據源來自多個權威公共部門和商業數據中心,盡可能地為用戶提供最豐富和最實時的地圖數據。地圖服務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就是,全球的地理地貌不斷發生變化,而始終緊跟這些變化將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努力過程。」然後在2012年的11月26日,Google Earth塗黑桑迪島,後來用大海蓋過該地,桑迪島被抹除。

是「遠遠看去讓水手以為是淺灘的長長暗色區塊或明亮的淺黃色區塊」、是「使人誤以為是浪花的退流」、還是「浮上水面的鯨背」,讓當初的海軍誤以為發現大陸?桑迪島如果不是沉到海底裏,會否被勘沖天海流帶到上空?但來自外太空的衛星圖,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空島。領導今次研究的西頓博士說,她們會找出島嶼在地圖出現的起源,以及現在「失蹤」的原因。

****

地圖記不住已逝的過去,它只有未來,而無歷史,沒有任何負擔。不過改寫未來的能力,從來不屬普羅大眾,因為權力從不在你我手裏。有些地方,可以創造也可以被犧牲的,有些則不。

地圖隨着年歲修整編輯,新發現之地會編彙在內,糾正我們的視野,世界被完整編碼。(視覺中國)

在西澳大利亞省,距離伯斯車程13小時的地方,曾經有個叫威特努姆(Wittenoom)的城鎮。1938年,這個偏遠山區開始開採石棉。由於石棉的纖維柔軟,具有絕緣、絕熱、隔音、耐高溫、耐酸鹼、耐腐蝕和耐磨等特性,使得其需求在二戰期間大增,用於坦克、戰機、船艦、頭盔、防毒面罩等等。

但是塵狀的石棉毒害極強,極其微小的石棉纖維飛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體的肺後,經過20到40年的潛伏期,很容易誘發肺塵病、肺癌等肺部疾病。

這個問題,在當年並未受到重視,人們也未了解到石棉的禍害。隨着開採作業的擴增,1947年開礦公司建造了市鎮威特努姆,以服務10公里以外峽谷上游的礦場。直到1951年威特努姆已有超過150所房子及500人口,它也成為澳洲唯一供應藍石棉的地方。1970年代,它不敵南非的石棉大企業而連年虧損,以及石棉的禍害終被發現,超過數百名威特努姆的工人、居民乃至難得造訪的遊客死於間皮瘤和其他與石棉相關的疾病。

省政府認為替威特努姆清污的成本太高,於是決定把威特努姆刪除—閉城、刪除路標、郵政號碼、在官方地圖上將其除名。2006年,電力網不再供電該城,官方制定消除計劃:悉數拆除所有威特努姆的建築和結構體,拆掉相關基礎設施,以將過去有人居住的任何輕易可見迹象一律抹除。

抹除!

在英吉利海峽的英格蘭小半島上,有個叫做阿恩(Arne)的村落,1942年,離它北方數哩的霍爾頓希斯(Holton Heath)有所遼闊的「皇家海軍線狀無煙火藥廠」(Royal Naval Cordite Factory)。時值二戰,英國各地蓋了許多海星(Starfish)誘餌城,以讓敵方轟炸機駕駛員誤以為下方是一燃燒中的城市,持續轟炸,使其他重要的城市倖免於難。誘餌城設置鋼造箱、槽、管,每隔一段時間就往它們傾倒、噴撤或小量注入燃料,由主控地堡統籌一整套煙火裝置的噴發。最巧妙的造火裝置名叫「鍋爐火」(Boiler Fire),定期從一貯存箱裏將油釋放到一加熱的鋼盤裏,讓油在其中氣化,然後隨即將水倒進那盤內,製造出往上竄升12公尺的巨大白熱火燄。一般「海星」誘餌城可能設有14個這樣的「鍋爐火」,每隔四小時就燒25噸燃料。

1942年,阿恩村民遭撤走,在村落不遠處蓋了一座誘餌工廠,以吸引德軍轟炸機轟炸。這個方法奏效,數百枚炸彈落到阿恩身上,北方數哩的霍爾頓希斯軍火工廠幾乎毫髮未傷。到了今天這座半島大部分的地方被闢為自然公園,廢村與彈坑被自然吞噬其中。

泰恩罕曾被劃為演習區,村民被迫撤離,其後居民一去不回,如今泰恩罕只剩下一些廢棄石屋。(iStock)

阿恩只是英格蘭多塞特郡遭棄置的250個村子之一,另外一個是泰恩罕(Tyneham)。在為後來被稱為二戰盟軍反攻序曲的「諾曼第登陸」準備期間,由於泰恩罕海岸地形類似諾曼第海灘,此地被劃為演習區,1943年所有村民被迫撤離。曾經有人在當地教堂大門釘上一張公告:「我們已放棄我們其中許多人住了數代的房子,以協助打贏此戰,使免遭奴役。我們終有一天會回來,感謝你們善待這個村子。」但村民一去不回,如今泰恩罕只剩下一些廢棄石屋,仍受英國陸軍管轄。

犧牲!

****

當死海可以因河水被引走而日益縮小化成沙漠,當熱帶雨林可以因焚林開地而致的山火被大幅摧毀,當北極的冰棚可以因全球暖化而裂成漂浮海上的大型陸地,慢慢融解入海,當國界可以因為前殖民者的利益考量與草率劃界而筆直得漠視在地文化與人們生計,當城市可以因其敏感的軍事國家工業而在地圖上連名字都沒有,當海洋垃圾隨着洋流遊走世界甚至聚成巨大海上陸地,當地圖不再成為我們日常遊走與理解的依靠?

一切都會被仔細偵測,巨細無遺。我們曾經相信道德地圖,人生在世神聖在天,地理學是宗教的重要組成—天堂、地獄、人死後獲救、罰下地獄,其他旅程與旅途,一切都是永恆且實際存在,所有旅途都是命定,善惡好醜各有的方向。今天我們已經解魅了,解放了,再無非得要去的地方了,我們可以去所有的地方了。地方被千篇一律的地景取代,世界變得大同了。天堂終於降臨世間,未成為天堂的地方,只在等候發展的救贖。我們的地圖有了明確的方向,北方國家意味富裕,南方國家等於貧乏,就算澳洲在地球南方,但仍屬北方國家,難道還不夠清楚?地獄?沒有地獄!

****

「有一個主題貫穿本書所收錄的諸地,即『逃離的需要』。這一念頭在今日比在以往任何時候更為普遍:有人不斷在我們面前拿美妙的度假地和生活方式逗引我們,因此許多人不滿於日復一日的生活,也就不足為奇。」

「1990年代初期,我參與了一個較偏離常軌的這類重想、重思世界的活動裏,大部分時候,若非得漫無目的走動,就得利用某地的地圖在另一地裏闖蕩,藉此刻意讓自己迷路。」

「我們要前往未經探明的土地,前往只出現於少數地圖上且有時不見於任何地圖上的地方。它們既獨特且真實。這是一本談浮島、死城、隱密王國的書。先從未經斧鑿的地方着手,探索已被人無意中遇見或揭露的失落之地,然後我們所將遇到的地方,幾乎個個充滿弔詭且難以界定。我們所探索的地方,大部分在十年後會變得大不相同;許多將從此消失。」

****

不在任何地圖上,也因而無處可逃?如果人類學家俐塔.雅斯圖堤(Rita Astuti)在《依海之人》裏說地方依附着做事的方式,而當你怎樣的做事你就成為怎樣的人。但如果有地圖之外的地方?

如果?我們的世界沒有如果!

地圖記不住已逝的過去,它只有未來,而無歷史,沒有任何負擔。(視覺中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