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重推國教科 教育局須解答兩大疑問

撰文:李永政
出版:更新:

2012年,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在一片反對聲中擱置下來,官員亦避之則吉。教育局長楊潤雄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表明未來必定會推行國民教育,以加強青少年對中國的認識和身份認同感。林鄭新政府有意重推這個備受爭議的項目,說得好聽一點是自信的表現,但要說服香港市民接受國民教育科,還須解答兩個疑問。

當年反對國民教育的眾多理據之中,其中一點是擔憂國民教育會異化為洗腦教育。誠然,教育局資助教聯會旗下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確實偏頗得離譜,港人無法接受,可謂理所當然。不過,即使我們不將《中國模式》視為國民教育的「教材代表」,教育局仍須向公眾解釋一個核心問題︰究竟國民教育科是以知識傳授抑或情感灌輸為重?

依照教育學理論,這個問題可能是偽命題,因為教育學家向來強調人文學科應同時傳授知識和價值觀。不過,若套用到香港實況,這「偽命題」也有其重要之處。國民教育要灌輸的情懷必然包括「愛國」,而非民主政府對「愛國」的定義又未必與港人所理解的一致(舉例而言,推翻政府和愛國是否必然相衝突?)。因此,假如政府開宗明義指國民教育是以情感教育為重,便須向大眾清楚解釋要傳授哪些價值觀,以及背後有何理據——就學理而言,「愛國」並非理所當然的德行。當然,若政府能說服大眾相信國民教育科重視的是知識教育,例如讓學生認識當代國情,官員要面對的阻力可望大減——至於這是否合乎當局原意,便不得而知了。

第二個要解答的疑問,就是國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非要獨立成科不可。要設立一門新科目,實行時須面對一些技術問題,包括老師教擔、各科課節時數分配等;倘若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必然會影響其他科目的課時。然而,參考已擱置的國教科課程指引,政府構想中的國教科內容根本與現行的中文、中史和通識科多有重疊之處,例如中國倫理、傳統思想、改革開放歷程等。既然如此,到底國教獨立成科有何必要性?當真有需要增添一個新科目,然後再削足適履,改變其他受影響科目的課程設計?

其實上述兩個問題,早在2012年便已有人提出,可是國教科的支持者甚少正面回應。若政府要說服市民接受國民教育,必須先解答這兩個疑問,否則國教科難免會被認為是「為做而做」,甚至被誤解為另有他圖的「政治任務」。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