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員工機票.來稿】乞衣飛體驗:同是自己人 相煎何太急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張仁厚

香港有所大型航空公司困身於無日無之的虧損問題上,即使在開源節流等多項方案多管齊下,仍是身陷囹圄。畢竟,燃油對沖虧蝕問題難以頃刻解決。筆者今日(10月2日)見其出新招,主動削減機師租金津貼,或會牽起新一輪勞資對決,但願最後不會因少失大,連累港人不能出遊。

在一般香港人眼中,出遊選搭這間航空公司,是一件值得在辦公室內唱到街知巷聞的事情。在筆者的辦公室內,每逢10月開始便會陸續有同事開始留意廉航推廣,務求以好優惠的價錢在聖誕出遊一回。然而,身邊總有些同事會細說一些你我都知廉航的風險,真係鬼唔知阿媽係女人,然後再「善意」提醒同事考慮「綠色航空」,順道補一句,「我坐開。」

筆者都坐開。

雖然你坐上乘客席,但其實地位真係賤過乞衣,所以行內人會稱Staff Ticket為「乞衣Fare」。(CX Secret Facebook Page 截圖)

但坐開還坐開,在辦公室內我會盡量低調,因為我不是「馬可波波會」的Diamond Member,甚至連Silver也不是,深知自己在飛機上是一名毫不起眼的小薯仔。但在這所航空公司內,這些都不是決定你身份與地位的載體。更不堪的,是因為你手持的不是Full Fare,而是Staff Ticket。是的,筆者朋友在此工作,我也因利乘便,可以享有Staff Ticket優惠。但一如大家都知道,你拎得呢個優惠,你就要「守規矩」。

筆者自問小時不偷針,大時更從不偷金,對人恭敬有禮,凡事「唔該」,補上笑容搭夠。人際關係在乎雙向互動,最緊要互相尊重。但有時會發現,在一個機場內,在一架飛機內,雖然你坐上乘客席,但其實地位真係賤過乞衣,所以行內人會稱Staff Ticket為「乞衣Fare」。筆者可以分享在泰國機場內候機的情況及一次在飛機內的體驗。

在機場內候機,一般人都會提早2小時到機場,畢竟錯過了飛機成本高昂,香港人醒目,自然會乖乖地提早到達機場。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持Staff Ticket的人來說,其實早到也是無謂,因為職員要確保飛機還有空位後,只會在起飛前50分鐘才會把登機證交到你手上。雖然時間趕,但若然最後能拿到登機證也是一個很理想的情況。可是,當你前往一些熱門的旅遊景點時,飛機便不容易有位,以曼谷為例,你為安全計,早上六時多到機場準備坐第一班機,但很多時候,可能等上六、七小時才能上飛機也說不定。每當等完一班又一班,你心急,想向職員查詢下一班的情況,職員的反應一般都會帶點不耐煩,是的,因為你是Holding Staff Ticket。

是的,當你手持Staff Ticket時,你便需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相反,當你手持正價票時,便是由他人解決你的問題。(《衝上雲霄II》劇照)

有一次,從曼谷回港,我慣常地會選擇乘搭早上11:05的飛機。我一如以往地到達機場,櫃台職員說飛機已Over-booked很多,著我要等下一班12:40,可是,一班又一班,每次回去櫃台時,職員只報上一句No place, come back at……,然後便說出一個時間。當你提前想查詢情況時,他們會直接說一句It's not a time for you coming back。是的,他們可以這麼直接,是因為在這段關係內,你是在望天打卦「求」他們出票給你。雖然是否有「票」不是由他們所決定,但在這個情境下,一張登機證便自然Transform into Power,他們擁有著權力。

那次,我受不了氣,我決定上網查看其他航空公司的機位情況,結果我發現我可以選擇肯亞航空,還有的是……綠色航空!在該航空公司的網站上顯示該班航機還有7個經濟客位。這時我便覺得奇怪,為何職員一早便說這班客機Over-booked呢?我也沒有查問原由,只知快快過數便可解決困難。後來,當我再次走到櫃台時,職員看見熟悉的臉孔,便反射動作說No Place,但我說今次我是買了正價票來的,這時他不知所措,叫來了經理,連番說話,搞了許久,終於幫我安排了位置。

是的,當你手持Staff Ticket時,你便需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相反,當你手持正價票時,便是由他人解決你的問題。在登機證交到我手上時,櫃台職員突然笑到四萬咁口,有求於我說:

飛機上有位乘客的坐位電視壞了,如果到時需要幫忙的話,麻煩先生你讓出你的座位,跟他交換好嗎?

我已經付了全費,已經不是「你們的人」,但我還是有「義務」要讓出位置。是的,因為我始終避不了是「自己人」。

我不知好歹,麻煩了空少特地為我沖上奶茶,行內便會稱我為「麻煩友」、「個Staff無家教」。(視覺中國)

又有一次,我從清邁回香港,手拿過了機票,寄完了行李,過了海關,臨上機前20分鐘,突然聽到廣播叫我的名字。對上一次聽到廣播是五年前我在深圳寶安機場說我掉了回鄉證,這次聽到廣播我也深知不妙,結果航空公司說他們在未經我同意下已取消了我的機位。我細問究竟,起初他們說公司秘密,但後來說是因為臨時有兩位乘客改乘了這班客機,我疑惑,問你們不是已經在Close Counter後才把機票給我嗎?為何那兩位乘客可以取我的位置?那位職員支吾以對,只一再重申因為我手持的是Staff Ticket,而要我讓位。我問有沒有後續安排,他們說,No, You have to take your own risk。明白了,因為我是「自己人」。

這些都是在機場內的情況。有一次,我從特拉維夫返港,我記得飛機的熱奶茶好喝,所以走上Galley前麻煩空少幫我沖一杯。我還記得,那位空少定睛望著我,猶豫了半秒,似乎覺得我「唔係呀化」,不過因為「阿姐」在旁邊,他很快便回過頭來, 說「好呀」。這半秒遲疑的反應,令我感覺不是太舒服。

是的,這所航空公司內部有個很強的階級文化,認為手持Staff Ticket的人一定要「Behave Well」,這種Well的完美演繹其實即是,最好你一上機就瞓覺,落機自動波落機。其次,就是你可以「合理地」享用機上服務-即是你不要要求空姐空少為你做額外的服務。我不知好歹,麻煩了空少特地為我沖上奶茶,行內便會稱我為「麻煩友」、「個Staff無家教」。又有一次,我朋友同樣是手持Staff Ticket,他從香港飛往瑞士蘇黎世,十多小時的航程內,他喝了兩杯特色飲品「九舊雲」,空姐在給她第二杯時跟他說了一句:

都應該飲夠「九舊雲」啦喎。

我朋友深明意思,便倒頭大睡。

穿著制服的他們今天壓逼的,其實不是明天的自己嗎?(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有時我會想,在牢籠內的人壓逼牢籠內的人真的是一件理性的事嗎?機上服務的那些空服員,只要落了地,換上便服,他們也同樣會是坐在座位上,手持Staff Ticket的客人。穿著制服的他們今天壓逼的,其實不是明天的自己嗎?

可是,這種意識根深蒂固地在他們接受培訓的那天起,便已被值入灌輸。每回跟空姐空少朋友見面時,都不其然會聽到他們指罵Staff Ticket的人何等麻煩。但細聽,原來只是額外地叫多了一碗水餃麵,或者是一杯飲品,在他們看來便已是一些「非份」行為。在我眼中,我認識的這些朋友並不是這麼刻薄的,但在一個文化的染缸下,當每一個人都講述同一套語言,分享著同一套價值觀時,人便會變得非理性。他們成為了強化這階級意識的推動者,把乘客分為「乞衣」與「普通」與「VIP」。底層的人要安份守己,上層的人為所欲為他們也絕無SayNO。所以在機艙內,每一個人都是向下壓逼。在一個狹小的機艙空間內,服務員接近是沒有話語權的人,但比他們更沒有話語權的,便是這些手持Staff Ticket的「自己人」。面對著這些人,他們可以釋放抑壓已久的情緒,因為他們如何對待你,你也不能反抗,因為你會顧及在這公司工作的朋友。

前陣子,這所航空公司發內部電郵,希望提升服務質素,其中一項是「你告訴我們希望在飛機內獲得與一般乘客的同等待遇,我們會致力與機艙內餐飲部門協調。」是的,血腥文化積習既久,管理層意識到,想改,但文化之變更,豈可是朝夕之間?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