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加泰羅尼亞獨立 尚有問題須解決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加泰羅尼亞(Catalonia)爭取公投獨立成為近日國際新聞的焦點。自2010年西班牙憲法法院宣布其自治章程內容違反憲法後,加泰羅尼亞與西班牙近年的獨統爭議不斷。雖然加泰羅尼亞有萬般理由要求獨立,而且得到當地人普遍支持,但獨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獨立公投臨近,加泰羅尼亞「獨派」也加緊宣傳,製作印有「Si」(加泰羅尼亞語及西班牙語中的Yes)字樣的橫額。(美聯社)

獨立背景:

加泰羅尼亞位於西班牙東北部,是西班牙憲法內所指擁有獨特歷史、語言、文化的自治體。加泰羅尼亞議會在2006年通過自治章程,希望藉此確立民族自主的地位。但2010年,西班牙憲法法院宣布自治章程中部分條款違反憲法內訂明「統一的西班牙民族」等條文,並對其修改。這引起了加泰羅尼亞人激烈的反抗,進而升溫為獨立運動。

加泰羅尼亞希望獨立,普遍認為有幾個原因:

歷史因素:加泰羅尼亞歷史上屬於獨立的阿拉崗王國(Kingdom of Aragon)。雖然阿拉崗與卡斯提爾(Kingdom of Castile)結為聯合王國(日後的西班牙王國),但它仍保有自我的法律和制度。1716年,阿拉崗地區因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1702至1714年)時加入奧地利方,被最終奪得繼承權的法國方「算帳」,其獨立的地位被取消,被吞併至卡斯提爾主導的西班牙政府。一直到1978年西班牙民主化後,加泰羅尼亞才取回自治權。

文化差異:加泰羅尼亞擁有自我的語言、文化,不少人認同它是一個獨立民族,應有獨立自決的權利。

經濟因素:加泰羅尼亞是工業和旅遊業重鎮,人口約為西班牙的16%,但上繳的稅金則佔全國稅收的19.2%。2014年當地政府指西班牙用在加泰羅尼亞的花費只有14%,可見其稅收長期被用於補貼西班牙其他地區的經濟。加泰羅尼亞人希望獨立後可有獨立財政,中止補貼其他地方。

巴塞羅那周一(9月11日)上午有巡遊,參加者穿上18世紀時期的裝束,紀念1714年西班牙攻陷加泰羅尼亞。(美聯社)

民主自決仍須解決憲法問題

2014年9月,加泰羅尼亞舉行第一次公投自決,雖然大比數贊成,但卻被憲法法院宣布違憲。西班牙阻止公投與自決最大的「王牌」正是憲法的保護。現今的西班牙憲法第二條訂明:

「憲法建基於不可分解而統一的西班牙民族、所有西班牙人共通而不可分割的祖國、承認及保證組成它(西班牙民族)的所有民族與地區的自治權利、以及這些民族的團結統一。」
《西班牙憲法》第二條
加泰羅尼亞近年要求獨立的聲音不絕,去年11月更制定了獨立路線圖,但被西班牙憲法法院裁定為違憲。(網上圖片)

按憲法所載及憲法法院的解釋,西班牙國內任何獨立運動,無論公投結果如何基本上都會被裁定違憲。現代社會不鼓勵無視法治的民粹政治,而強調民主制度要建基於法治等一系列的社會制約。例如現代公投獨立絕無僅有的成功例子——捷克與斯洛伐克分離,是得到雙方同意,並通過憲法與議會。原本,兩國便是以聯邦形式結合,並非單一政體國家,故此正確而言這並不算是獨立,而是分離。而且1993年兩國「天鵝絨分離」是得到聯邦議會通過,可謂「你情我願」。故此,加泰羅尼亞尋求民族自決雖然合乎人情常理,但尚須解決憲法爭議,才算是合理合法;否則,下月1日的獨立公投有可能只是重蹈2014年公投的覆轍。

碎片化傾向難覓國際社會支持

更現實地講,國際社會並不希望加泰羅尼亞獨立,這更進一步打擊了其自決的實際意義。「自決」這個口號對民族而言非常吸引,但在現代要成為一個國家並不單是自己公投通過就算成功,還需得國際社會認同。二戰以後,獨立呼聲此起彼落。聯合國於1960年發出有關殖民地自決的公約,令眾多歐洲國家的海外殖民地因此而獲得公投自決的機會。這是全世界去殖民化的共識,受到國際承認。然而,非殖民地地區能以公投達成獨立而受國際承認的卻是寥寥可數。

時至今日,在宗主國反對的情況下,公投難以得社會承認。例如科索沃地區於2008年宣布從塞爾維亞獨立,甚至乎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而加入俄國,至今尚是具爭議性的問題。歐洲國家不少都有多元民族和歷史文化背景,大部分國家領導者都希望維持現有的政治秩序(status quo),以免引起各地獨立浪潮,進一步令歐洲國家碎片化。

除了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同樣有主張獨立的聲音,兩地「獨派」也會互相聲援。(路透社)

包括歐盟在內的國際社會多番表態反對加泰羅尼亞進行獨立公投,更表示一旦其獨立後將要脫離歐盟。在欠缺國際社會支持下,即便加泰羅尼亞真的獨立,要加入聯合國和歐盟等國際組織將是困難重重。一旦未能加入歐盟的共同市場以及神根公約,對當地工業和旅遊業等會造成巨大打擊,這是否又是人民所期盼的結果呢?

加泰羅尼亞尋求獨立其實尚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獨立自決之路難走,並非單憑幾句口號便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