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港鐵宣傳巧言令色 須謹記公營機構角色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鐵公司最近落力推銷海外鐵路營運業務。主席馬時亨指港鐵本地業務幾近飽和,「開一條蝕一條」,故積極拓展海外香港以外市場,並推展「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將盈利回饋香港。港鐵是少數長期賺錢的鐵路公司,一直吸引外地政府取經。但主席亮麗的言辭,並不能掩飾港鐵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港人不應被哄騙,管理層也不能只顧帳目賺蝕經營本地業務,必須謹記港鐵是提供集體運輸的公營機構,要以市民福祉為依歸。

港鐵向傳媒證實,競標英國普通鐵路及高鐵的營運權。(資料圖片)

港鐵最近頻頻推出電視廣告,又邀請傳媒機構考察英國和瑞典的鐵路營運業務,宣傳海外業務獲當地政府垂青,其「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亦獲當地借鑑。然而,高層卻鮮有提及港鐵營運模式的種種問題,尤其是物業發展模式助長樓價飆升,港鐵又以上市公司的名義卸去公營機構的責任。

「鐵路加物業」非香港之光 樓價飆升何喜之有

這次宣傳的荒謬之處在於,港鐵主席馬時亨在受訪時力銷「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甚至將之包裝成香港之光,卻鮮談其缺點。不能忘記,這模式需要政府的土地補貼,容許港鐵只繳付發展前的地價給政府,等鐵路和上蓋物業落成後,港鐵可以收取土地增值的利潤。

誠然,「鐵路加物業」模式的好處,是政府可以減少投入興建鐵路的資金,以物業收益支持客運業務。但在香港,由於在鐵路上蓋興建私人住宅已成常態,這令周邊屋苑樓價乘勢上升,市民住屋負擔愈見沉重。港鐵現時在北京、深圳及天津落實此模式,更有計劃輸出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又研究推廣至挪威、芬蘭等地。假使真的全盤複製,這模式的缺點也將一同輸出,勢必推高當地樓價,造成住屋問題,對當地居民來說難言是好事。

將軍澳的樓盤項目之中,約三成港鐵有份參與。(吳煒豪攝)

馬時亨誇誇其談 港鐵莫一朝得志

更荒誕的是,馬時亨強調港鐵未來進一步南征北討,是因為本地業務飽和,新線「開一條蝕一條」,若推高海外業務利潤佔整體利潤的比例,就能回饋香港。他更直言「港鐵愈做得好,股價會愈好,從庫房角度是升了值」。

港鐵關心長遠財政無可厚非,向外發展業務的確可以增加收入來源,但指本地業務有危機的說法,未免是過慮。過往五年的港鐵香港客運業務年利潤超過二十億元,車站商務年利潤由近三十億增至逾四十億元,足證港鐵的財務狀況相當穩健。在政府以鐵路主導的運輸政策下,港鐵的客源和收入一直穩定。再者,強調股價,則再次印證港鐵忘記了港鐵理應是為市民謀福的公營機構,其所以有今日的業績,主要受惠於政府政策;故港鐵的所有決定,都應該以公眾利益為優先考慮,而非只懂追逐盈利。

政府當年容讓港鐵上市已是錯誤決定,政府身為港鐵的大股東,理應代表市民監督港鐵。十多年後的今天,港鐵猶如脫疆馬,不受管束,即使有服務延誤、超支等重大過失,政府卻屢次為港鐵解圍,沒有嚴加問責。在市民眼中,港府甚至怯於港鐵,放任港鐵自肥;這教人失望、憤怒。

香港開放數據情況不足,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認同此乃「死結」,期望私人公司可以在政府推動下,改變舊有觀念,開放數據,「如果無數據,(社會各界)好難針性地用資源。(高仲明攝)

海外鐵路數據早開放 港鐵只惠遠鄰 

這次公關工程,亦不能掩蓋港鐵在諸種政策上厚此薄彼。舉例說,港鐵有份營運及管理的澳洲墨爾本鐵路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乘客可以利用第三方手機應用程式籌劃行程。此外,基於維多利亞省政府和墨爾本鐵路的協議,當地政府有權收集鐵路相關數據,並上載諸如鐵路站載客量數據到政府網頁。「歐洲數據門戶」也上載了斯德哥爾摩的交通工具實時記錄數據集。相反,香港政府的「資訊一線通」網站,仍然未出現港鐵乘客統計的數據集。政府必須在簽訂營運協議時施加壓力,使港鐵高層就範,並統合、公開數據;否則,香港難稱得上智慧城市。

港鐵去年在大賺130億下,仍可根據方程式加價2.65%。(江智騫攝)

港人並不反對港鐵開拓市場,但不希望只看到港鐵「揚威海外」,而忽視本地營運的種種問題。更甚者,港鐵藉此大做公關騷,既浪費資源,亦難以扭轉市民對港鐵的負面形象。港人關注的,是鐵路班次有否延誤,鐵路屋苑住客樓價高企,無法阻止港鐵工程超支,高層的花紅卻時有進賬。即使從港鐵利益考慮,如果香港業務的積習未除,名聲早晚也會受損。港鐵必須牢記公營交通機構的角色。政府則務必擔起監督重任,時刻警惕港鐵管理層,首要辦好本地業務,不能再做無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