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吳國際事件的遠因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吳國際醫生在替一宗換肝手術監刀期間離開手術室,令病人要在腹部被剖開的情況下苦等三小時。無可否認,他當日並非主刀醫生,但是換肝手術甚為複雜,主刀醫生只好等他回來才完成手術。事件發生後,瑪麗醫院成立調查小組調查事件。

這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原因是捐肝的黃金時間為5-6小時,吳國際離開手術室三小時,令手術時間減少逾半,引起風險。若然一如外界所指,吳國際離開崗位是為私家醫院的病人做手術,這實難怪公眾群起攻之。醫管局宜訂立清晰指引,防止同類事情發生。

吳國際本月13日於瑪麗醫院為一宗換肝手術監刀途中,離開3小時到一間私家醫院為其他病人做手術,惹外界批評。(資料圖片)

但是在事件發生後,也有人問,香港的醫療向來不足,像吳國際等可以獨力完成換肝手術的更是鳳毛麟角,一旦他被停牌、受罰,所造成的影響豈不是更大?但是我們須問,香港的肝臟移植手術向來先進,何以公營醫院中的換肝醫生買少見少?

事實上,香港曾經有兩間換肝中心。中大、港大醫學院同於1991年完成首宗換肝手術,故兩間院校的教學醫院同樣設有肝臟移植中心,1998年起,政府開始向瑪麗醫院提供每宗三十八萬的換肝手術撥款,但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移植手術卻只能夠靠中大的撥款進行。

兩院的資源雖然分配不均,但是兩者互相競爭,本就有助提升技術。然而,醫管局卻根據海外專家意見,在2003年合併兩間移植中心。按理說,在合併過後,原來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醫生將會轉調到瑪麗醫院,但是由於兩個移植中心分別系出港大、中大,瑪麗醫院不願意接收威院的醫生。

陳肇始表示,醫管局已經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瑪麗醫院換肝事件。(資料圖片)

固然,瑪麗醫院的肝臟移植中心的手術成功率達國際頂尖水平,然而,換肝中心合併,卻令瑪麗醫院失去競爭對手。若然有兩所換肝中心,兩者都會着力提升水平,唯恐有失,舉例來說,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就從澳洲聘請徐家強醫生主持肝臟移植小組主任,令威院的換肝手術成功率得以提升。固然,我們不能假設當日保留兩間捐肝中心,就不會發生今日的吳國際事件,然而,如果存在一定競爭的話,相信該中心的醫生會有所收歛。

當日兩個中心合併的決定,也令人憂心一旦中心出現事故,將會嚴重影響服務。事實上,2008年瑪麗醫院換肝中心就疑因人事糾紛,令部分醫生辭職,被指影響醫療質素。去年亦有瑪麗醫院的換肝醫生轉投私院執業,須知,培訓捐肝醫生動輒十年時間,一旦出現大規模流失,換肝中心就難以為繼。當然,重新成立捐肝中心的成本遠比當日合併為高,然而,政府亦需反思,是否要為培訓換肝醫生做出更長遠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