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上網資助被中止 基層兒童被斷線 扶貧政策離地萬丈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早前政府公布本港貧窮人口上升,創八年來新高,每五名港人有一人貧窮,政府被質疑扶貧措施成效不彰,甚至「愈扶愈貧」。近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再次撰文,為政府扶貧措施護航,反斥市民只是揶揄政府,亦指評論者沒有細讀報告。羅致光一向主張市民自力更生,荒謬的是政府除了未有完善低津、長者津貼外,也未能夠為窮人提供適當援助,提升他們的技能;近日政府中止「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即為一例。

羅致光理應知道,「扶貧」、「扶智」、「扶志」三者同樣重要,彼此有着共生關係,缺一不可,所謂「扶智」,就是要做好教育、提升技能,讓窮人可以自力更生,脫離貧窮;所謂「扶志」,就是予市民脫貧的志氣。如果窮人失去了「智」,沒有充足的知識、技能,也就難有志氣,遑論脫貧。「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本來有助改善貧窮兒童的學習條件,政府卻貿然取消,也就是削弱了貧窮政策中「扶智」一環。

香港樓價高企,租金亦十分高昂,不少家庭居於百呎斗室之內,甚至連一扇窗也欠缺。(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使用互聯網是人權 政府必須三思而行

政府於2011年推出「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並撥款2.2 億元讓非牟利基構公開投標,最後由社企「有機上網」和小童群益會中標,為基層家庭提供購買電腦、資助上網服務及上門技術支援等等。計劃本意良好,既能夠減輕低收入家庭的上網負擔,也縮窄了低收入學童的「數碼鴻溝」,提升他們使用資訊科技的技能,值得繼續推行。

要知道,網絡使用對兒童成長來說極為重要,電子學習日趨普及,學童不時需要上網做功課、搜集資料,也能在網上資源中下載增潤教材,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聯合國於去年通過一項非約束力決議,將「使用互聯網」列為基本人權,肯定互聯網有助於民眾獲得教育的機會,網路已經是一種基本需要。故此,政府有責任給予基層適當扶持,助他們掃除學業上的障礙。

(鍾偉德攝)

計劃有待檢討 而非全盤推倒

「上網學習支援計劃」絕非完美無瑕,例如在32萬合資格家庭中,曾使用服務的只有6.5萬戶人口。然而,政策成效不如預期,政府理應反求諸己,反思政策失效的原因。例如這些機構一直要求政府為他們提供低收入家庭的資料,用以宣傳,政府卻以私隱問題為由拒絕。然而,我們須問,為什麼政府明知社企、慈善團體掌握的資料不足,仍然為外判而外判,而不由自己承擔資源分配的責任?當計劃出現問題後,為何政府未有問責、修正,反而是將計劃全盤推倒?

事實上,過去社區組織協會曾進行調查,亦發現一共有七成低津申請家庭將兒童津貼用於交租,可見政府在房策上無所作為已造成惡果,令兒童身受其害,如今貿然中止「上網學習支援計劃」,絕對是雪上加霜。

港府官員必須明白,市民的耐性有限。政府官員常自詡「務實」,然而,這種因循守舊的「務實」思維在當下卻是不切實際。現時貧窮問題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需要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若然只作小修小補,實在難言實際。官員務必要認清問題的嚴重性;否則,隨着民怨日增,一向安份守己的基層也只會被逼走上抗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