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關稅難改貿易逆差 背後有何玄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商務部公布7月貨物貿易數據(不包括服務貿易),錄得720億美元貿易赤字,比6月上升6.1%,比去年同期則上升11.8%。特朗普政府一直聲稱關稅政策有助於美國減少貿赤,但現實上貿赤卻持續擴大,尤其美國與近月捲入貿易爭議的中國、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國家的逆差,更是有增無減。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繼續把中美的貿易糾紛訴諸關稅措施,與其身邊鷹派幕僚建言有關。(路透社)

美國商務部貿易數據

很多評論在討論貿易戰時,都會指出美國輸入的貨品較多,可以打關稅的對象自然更多;反之其他國家輸入美國的貨品較少,能夠增加關稅作反制手段的目標自然較少。例如,去年美國輸入的中國貨品價值達5,054.7億元(美元,下同),但中國卻只輸入了1,298.9億元,有指由於逆差太大,中國無法對相等數量的貨物徵稅,所以美國在關稅戰更為有利云云。

但是,即使這些國家無法從對完全對等的美國貨徵稅,也不見得就一定處於劣勢。7月,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為368.3億,比上月增長10%,比去年同期增長9.6%。逆差上升除了是美國輸入了更多貨外,更因為美國出口下降。美國進口的中國貨在7月比上月上升只有5.6%,比起逆差的增長率要低,但出口卻下降了7.7%,此消彼長,才造成逆差大幅擴大的情況。美國與歐盟、日本、加拿大等近期出現貿易爭議的國家,也同樣出現這種「出口下降、入口繼續上升」所造成的貿易逆差現象,唯獨只有墨西哥的貿赤有所下降。

注:7月出口比6月下降並非常態,過去數年即使出現下降,最大幅度的2013年也只有5.4%。該年夏季6、7月之間剛好是中國經濟放緩之時。

即使美國能開出的貨品清單要比中國或歐盟等多,但進口量卻不會有明顯下降;而各國即使徵稅貨品較少,但卻有效地影響美國出口。關稅即使不斷擴大,貿赤也不會減少,這將大大削弱了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理據。不少人認為中國無法從貨品數字上與美國較量,必然會利用其他政策反擊美國;但中國其實也沒有必要執着於要在數量上與美國相等,只要這些反擊措施有明顯成效便可。假設美國繼續與中國互徵關稅一段長時間,但對減少貿赤於事無補,那特朗普將無法向其「觀眾」交待,他亦不得不重新檢討關稅政策。

特朗普聲稱其長遠藍圖是將工業搬回美國,那的確須時較久,一兩個月的數據未必能表達什麼。然而,美國近來經濟環境良好,失業率及申領失業補助人數屢創新低,美國到底還有沒有能力和空間大幅增產去平衡貿易赤字相當成疑。而且早有分析指出,近來美國經濟向好,正好令美國有更大消費力增加進口貨品。美國人消費大於生產才是其長期貿赤的真正成因,希望能將製造業搬回美國,減少貿易赤字的計畫實在難以實現。

說到底,關稅政策損人不利己,違反經濟常識。特朗普及其鷹派幕僚推動關稅作戰,除了作為談判籌碼外,也許還是想挑釁對手,令其作出過度反制措施,乘機打擊對方經濟。坊間流傳中國可作為反制措施的手法如拋售美國國債、進一步將人民幣貶值、針對美國在華企業等,不過,這些非常手段或對中國開放與穩定經濟有副作用,中國要是使用這些政策,對自身不無負面影響。因此,中國現階段還是應該會冷靜面對,反制措施與其以量比較,倒不如講求精準打擊,務求對美國造成最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