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交出領導地位 歐盟生死還看明年5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周一(10月29日)宣布,不會尋求連任黨魁及總理之位,意味她最遲於2021年退出政壇。
歐盟目前正值多事之秋,領袖默克爾的引退將直接令法國總統馬克龍接過領導地位。要歐盟成功而非瓦解,馬克龍必須展示出改革決心。

默克爾的執政聯盟相繼在巴伐利亞和黑森地方選舉失利,象徵她進一步失去民心。默克爾周一向記者公布:「第一,12月在漢堡舉行的基民盟黨大會,我不會競逐黨魁之位。第二,今屆總理任期會是我的最後一次。2021年全國大選,我不會參選。

我今天清楚感覺到,是時候翻開新一章。
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2005年成為總理之時,法國總統是希拉克,英國首相是貝理雅,美國總統是小布殊。13年來一代又一代領導人換屆,默克爾仍然穩坐總理之位。特別是希拉克2007年卸任後,默克爾風頭完全蓋過薩爾科齊、奧朗德和馬克龍,令默克爾被視為歐洲真正領袖。所以她周一公布的消息不但震撼德國人心,亦將改變整個歐洲局勢。

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29日宣布,將卸下基民盟黨魁之位,亦不會再尋求連任總理。(路透社)

默克爾間接助右翼冒起

首先,要看的是12月7日基民盟黨魁選舉,如果接棒的是默克爾心腹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那就是交接順利,她有望如願以非黨魁身分,繼續擔任總理之位。但如果接棒的是黨內其他人物如史班(Jens Spahn),那默克爾有可能步前任總理施羅德後塵,在一年內失去國會支持,弄丟總理之位。

不管默克爾能否順利完成今屆任期,她要部署淡出已經是肯定的事,德國以至歐盟的政策必然出現根本性轉向。默克爾任內最棘手的兩大問題,分別是歐盟財政及難民收容。在前者,她推動甚至逼迫歐盟國家實施緊縮政策,一度成為希臘人民公敵;在後者,默克爾主張接收難民,令意大利、匈牙利等東南歐國家民怨不斷,間接令當地右翼崛起。意大利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明言,默克爾低估難民問題,德國極右在地區選舉造好,有如選民對默克爾一巴掌摑下去。

宏觀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在即,意大利出現財政危機,維謝格拉德集團(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波蘭)與德法核心貌合神離,歐盟無疑正值多事之秋。歐盟始終是未完成的實驗,廿多國的經濟發展有別,政治氣候不同,融合路上走到當前難關,默克爾不無責任。正如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近來曾批評默克爾以德國視角看待問題,忽略從28國的整體角度思考。

默克爾交出武林盟主之位,部分國家或許額手稱慶,終於不再受「媽咪」(mutti,默克爾別稱)嘮叨和規管。但雄心壯志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是否就能成為「救世主」,只怕又作別論。

2000年,默克爾以46歲之齡當選德國基民盟黨魁,逐步攀上政壇高峰。(路透社)

馬克龍欲推多軌歐洲

銀行家出身的馬克龍固然比默克爾務實,希望發展多軌歐盟,讓歐元區成員國進一步融合,建立財長職位及統一預算;其他未肯加入歐元區的歐盟國家則可繼續「閣下自理」。他的視野亦較默克爾更加宏觀,即使法國經濟比東南歐國家好,但仍然主張統一財政,變相補貼別國發展,這亦是默克爾一直以來抗拒改革的原因。

但單憑務實和野心是否就能改革歐盟,遏止極右和民粹的疑歐浪潮,卻是一大疑問。畢竟難民和財政問題只是歐洲一體化的病徵,根本上還有政治認受性的問題,有如小撮自命精英的核心牽着其他人的鼻子走。馬克龍的改革者姿態能否讓歐洲民眾廣泛受落,明年5月的歐洲議會大選將為試金石。

如果正在淡出的默克爾和逐步接棒的馬克龍都未意識到歐盟面對的存在危機已經迫在眉睫,沒有人能保證歐洲一體化的歷史性實驗會以失敗告終,那對歐洲以至世界秩序都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