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拆局】與新聞自由無關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加拿大,在與加拿大外長會面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怒斥質疑中國人權狀況的加拿大記者,指她的提問充滿對中國的偏見和傲慢。
事件引起廣泛討論。一如所料,西方媒體幾乎眾口一詞批評王毅沒有政治家量度,更不尊重新聞自由。當事人加拿大政府向中方正式表達不滿,總理杜魯多更借此機會給中國講新聞課,說新聞自由極為重要,鼓勵記者繼續履行職責,提出尖銳問題。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右)與中國外長王毅本月初於渥太華會晤。(路透社)

新聞自由重要,早已不辯自明,毋須爭論。但若說新聞自由應該用來散播無知,包庇任性和強化偏見,媒體的主導者相信不會苟同。西方傳媒認為王毅事件只是一宗侵犯或不尊重新聞自由的事件,目光未免狹窄,態度也嫌偏頗。在事件背後,我們看見一個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外交部長,在國際社會爭取與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政治話語權相稱的尊重。同時,我們也發現西方對中國的無知和偏見仍然普遍,並沒有因為中國改革的成就以及在國際事務日趨活躍而有所改善。

王毅斥責記者不了解中國,說她沒有發言權,因為最了解中國人權狀況的不是她,而是中國人。這樣說不合邏輯,中國的人權狀況也確實大有改善的空間,而身為外交家,王毅或許應以更得體與平和的方法回應;但真正令王毅按捺不住的,也許是記者提問的傲慢方式令他感覺到對中國的不敬和輕蔑;以及西方媒體認為自己擁有敲打中國的權威性,甚至樂此不疲。

針對中國問題 輕視改革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那名加拿大記者的提問對象並非王毅,而是與他一起舉行記者會的加拿大外長狄安。換句話說,記者是當着來訪的賓客面前,質問主人家為何要與人權紀錄不佳的客人發展更密切的關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記者提問的對象是自己國家的外長,但要指摘的分明是站在旁邊,聽得一清二楚的王毅。

在西方媒體的眼中,這名記者只是做了她應該做的事情,甚至認為她極具勇氣。新聞自由是西方社會的驕傲,他們認為這種自由已經反映了新聞的專業操守和客觀持平的核心價值。可是,長期以來,西方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只懂得用負面批評和高傲的態度針對中國,聚焦大大小小的問題而非改革的成果,不斷醜化中國。

王毅(左)在本月初的記者會上,質疑加拿大記者康諾利(右)批評提問「不負責任」。(影片截圖)

抨擊中國成常態 西方政客媒體的「本能」

幾年前上一屆美國總統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調侃說,不管這些候選人屬於什麼政黨或有何政治信念,他們對在總統大選年必定肆虐於美國的一種流行病皆無免疫力。這流行病叫「敲打中國綜合症」。今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民主共和兩黨的候選人義正辭嚴、捶胸頓足地抨擊中國的人權紀錄、指摘中國實行保護主義和擴張主義,這種為選舉而作秀的裝腔作勢早已見怪不怪。西方媒體是否同樣犯了這種毛病,或許他們應該反思。

西方媒體對中國有偏見並非始自最近。由所謂「黃禍」到小說家筆下的「傅滿洲」,中國威脅論到中國崩潰論,敲打中國已成西方政客、媒體、文化精英的本能反應和反射作用,幾乎是一種一觸即發的下意識動作。

王毅(左)在記者會上強硬回應記者,加拿大外長迪翁(右)事後沒有介入,被當地民眾質疑。(影片截圖)

這當然跟中國的崛起有關。表面上,這些人不滿中國的「新發財」嘴臉,但骨子裏,是一些人根本不願意也不習慣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崛起;因為中國的崛起會顛覆現有的世界秩序,挑戰過去幾百年歐美價值和文明對世界的主導和統治地位和諷刺長期潛意識地推進「白人優先」的那種膚淺文化。這裏或許涉及種族歧視,但更可能是對既得利益格局發動衝擊的自然反應,以至國際政治及軍事的均勢,令既得利益岌岌可危。再說,西方社會充斥對中國人的文明成見、刻板印象和機械解讀,由來已久。有時他們把自己的東西摔破了,卻不分青紅皂白地要中國賠償。美國的政客把美國人的失業問題都算到中國的頭上來,就是一例。

最根深柢固的偏見往往來自意識形態。西方最有影響力的媒體跟政府的管治階層一樣,大都是自由主義者,是西方過去幾百年政治意識形態的產物。自由主義者追求及擁護個人的獨立和思想自由,主張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及開放而平等的選舉制度,使公民有合法的權利參與政治。從這個角度看,自由主義者與強調有形之手的中共政權誓不兩立。

強迫他人接受 自由主義變專制

追求自由絕不是問題,而且是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但若將它變成一種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甚至因而蒙蔽理智和模糊判斷,逼迫他人全盤接受,那不就是另一種專制嗎?對中共政權發自內心的鄙夷、不信任甚至仇恨成為西方媒體和自由主義者的盲點,令他們無法全面準確地傳遞中國的現況和信息,更遑論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故事。

永興島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天然島嶼,現為三沙市政府所在地。(網上圖片)

以南海爭議為例,美國總統奧巴馬強調美國在南海是要確保航行自由及通行的權利。此說之荒謬,在於美國不願意成為海洋公約法的簽署國,也不承認別國聲稱擁有的主權,將航行自由解讀成軍事巡航、耀武揚威的自由更是欲蓋彌彰,徹底暴露美國的目的就是要保護自己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和軍事存在。在不受任何法律約束下,美國認為自己可以任意對他國行使軍事威懾的「自由」,甚至實施所謂「抵近偵察」。這不是赤裸裸的新帝國主義嗎?為何在西方媒體的眼中,中國反而成為挑釁者和麻煩製造者?王毅在多個不同場合對中國在南海問題的立場都有充分解說,包括興建防衛設施的正當性,以及國際法不接受強制仲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為何對這些西方媒體來說好像都不是值得報道的觀點?

或許這就是自以為永遠站在道德高地、自我感覺良好的自由主義媒體的任性與偏見。任性與偏見解決不了問題,這一點誰都應該非常清楚。當王毅以同樣的「任性」來反擊媒體的偏見時,或許大家應該反思一下,誰人真的有資格站在道德高地上譴責他人。倘若西方的自由主義者能夠放下他們的任性與偏見重新認識中國,那麼不止是太平洋,更寬廣的世界也可以是包容合作的新平台。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