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民生政策失民心 建制派莫「盲撐」政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踏入2019年,政府在「三隧分流」、收緊長者綜援,以及派發4000元等議題上進退失據,引發不少爭議,導致特首林鄭月娥民望大跌。素來支持政府的建制派在有關議題上對當局持批判態度,這是值得讚賞的。我們希望他們繼續監督政府,而不是很快就「打回原形」,毫無主見地「盲撐」政府。

根據港大在1月21日至24日所做的民意調查,無論在評分、支持率還是民望淨值上,林鄭月娥的表現均跌至上任以來新低:評分只有45.5分,較上次調查跌5.4分;支持和反對率分別是32%和52%,支持率淨值為負20個百分點,較月初下跌9個百分點。

值得留意的是,慣性支持政府的年長人士對林鄭的看法亦趨向負面:「50歲或以上」組別受訪者給她50.2分,較上次調查跌6.4分;支持林鄭出任特首的比率為37%,較上次調查大跌13個百分點。年長人士對林鄭的支持度下跌,相信與當局最近種種與民為敵的政策,尤其是把長者申領綜援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有關。

競選時打出「同行」口號的林鄭月娥,上任後民望持續插水。(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政府的舉措不得民心,就連平時為當局「保駕護航」的建制派亦有所保留。1月17日,立法會通過檢討綜援政策的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擱置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的政策,當中地區直選議員葉劉淑儀、黃國健和張國鈞都投下支持票。

不難看出,若非朝野反對,政府不可能在提高長者申領綜援年齡後,設立「就業支援補助金」補鑊;若非朝野持續施壓,政府亦不可能撤回向不參加「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的長者每月扣減200元的計劃。

當然,只要政府執意在2月1日起調高長者申領綜援年齡,維護長者權益的仗還是沒打完,而這需要工聯會、民建聯等建制大黨企硬。問題是,建制派在維護基層權益上,缺乏承擔和勇氣,多次被指為政府和商界既得利益者「助攻」。

工聯會多次被指過度配合政府,漠視工人權益。左至為郭偉強、麥美娟、吳秋北、陸仲雄和何啟明。(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例如在回歸前夕,時任泛民議員李卓人提出《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隨後獲立法局通過,但回歸後不久,臨時立法會在工聯會議員陳婉嫻、鄭耀棠,以及曾任勞工界立法局議員的譚耀宗間接推動下,火速「廢法」;此外,立法會去年審議《2018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時,工聯會支持政府把男士侍產假延長至五天的建議,而非許多「打工仔」希望爭取的七天。

建制派有著上述違背基層福祉的「往績」,人們難免懷疑,他們今次會否在提高長者申領綜援年齡上向政府「鬆章」。

必須強調,港大民調證明了,林鄭月娥近期推動的民生政策根本不得民心,這為朝野繼續向政府施壓提供「彈藥」。我們在此呼籲建制派展示魄力,不要「打回原形」,以免政府無所顧忌地推行漠視民生的政策。倘若建制派不加批判地配合政府,可能要承受被選民懲罰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