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憤縱然填膺 社會勿亂方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44人因為7月28日上環衝突而被控暴動,令人扼腕。社會不認同暴力,但示威者的出發點始終獲得同情甚至支持,而且沒有人願看見年輕人因為社會衝突而斷送一生前途。
不論是示威者或社會各界,在此風高浪急之際,須理智而務實地尋求出路,切勿在憤怒中亂了方寸。

正身陷囹圄的「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於7月28日發公開信,提醒示威者「不要被仇恨支配」,勿「以自己寶貴的生命和他們對賭」。梁天琦早於2016年就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宣揚「香港獨立」、「以武制暴」,那無疑是帶領年輕人走上歪路,絕不可取;但在當前的社會衝突中,他敢於勸告示威者三思而後行,總算叫人欣慰。梁天琦曾是備受年輕人追捧的領袖,在2016年旺角騷亂中亦曾滿腔怒火,並因暴動罪而判囚長達六年,這或許解釋了為甚麼他的勸告沒有惹起「勇武派」的反感,甚至在他們之間廣為傳閱。

仇恨支配 互相滋長

毋庸置疑,目前社會正逐漸被仇恨支配。示威者在街頭動武,甚至向警察拋擲重物,威脅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部分警員亦未能專業執法,屢次涉嫌違規違例。連本應較為冷靜的教育工作者亦失了方寸,一名助理校長在社交媒體公開咒罵警察家人,涉嫌違反專業操守,校董會正嚴肅跟進。這種互視仇視的情況對哪一方都沒有好處,甚至會滋長對方的仇恨;示威者的代價更會愈來愈大。

管治危機暴露經濟困局 港府還要裝睡到何時?

【青年之苦】公民意識增強 政治參與無路

警方驅散示威 政府驅散戾氣

目前社會正逐漸被仇恨支配。(資料圖片)

示威者不滿政府沒有正面回應訴求,不滿警隊沒有恪守紀律,這些想法,社會都可以理解。但是,他們絕不能不擇手段,必須考慮應該採取甚麼方法表達訴求。第一,暴力帶來的傷害甚大,他們不應該使用;第二,若然他們的做法難起果效,例如隨意地阻塞列車,意義不大;第三,若然他們的方法會惹來反感,便會令社會失去焦點,忘了原本真正的訴求。正如梁天琦亦向示威者進言:「政治的工作不只是要令支持自己的人繼續支持自己,而更是要令不支持自己的人轉為支持自己,改變想法,認同自己的方向。」事實上,梁天琦入獄前後,已多次反省暴力行為。前車可鑒,年輕人更不應重蹈梁天琦的覆轍,要到入獄後才明白徒有一腔熱血是解決不了問題。

故此,示威者即使義憤填膺,甚至充滿怨恨,但他們若希望訴求得到實現,便不得不採取和平而務實的方式,尋求社會認同。為平息愈演愈烈的警民衝突,「01觀點」亦一直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具公信力的退休法官獨立調查衝突成因及雙方責任。為了令躁動不安的社會即時降溫,支持政府和警隊的市民亦不能因為仇恨他們眼中的「暴徒」而失去客觀,他們應明白此舉能裨益於警隊和社會。

更根本而言,政府須全面檢討香港問題,包括政策制訂、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等。須知道民怨爆發有其深層遠因,除了民主政制裹足不前外,一大關鍵在於香港政府放任自由市場,態度近乎怠政,導致房屋、醫療、安老、貧富懸殊等問題不斷惡化,最終以街頭衝突的形式呈現出來。全面改革已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