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未獲「派糖」 政府應免學貸利息展誠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年度中途「派糖」,包括向全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日校學生提供每人2,500元的津貼,唯獨大專生無受惠。陳茂波解釋並非有意遺漏大學生,但認為現時有已有學生貸款等措施幫助大學生。不過,學生貸款及學費多年來未獲全面檢討,若要為大專生紓困,即時寬免學貸利息切實可行。長遠而言,仍需研究增加資助學士學位及全免資助學士課程學費。

財政支援獨遺大學生 學貸利息未檢討

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做好青年政策的「三業三政」,但卻欠缺新政策支援大學生,只提供獎學金及海外實習機會,2018年財政預算案曾撥款25億元補助十間專上院校,以及十億元予青年發展委員會。今年度《財政預算案》則預留160億元供教資會資助大學增建或翻新校舍設施,但有關措施只針對院校經費,而青年發展委員會更毫無代表性、成效成疑,不少大學生多年來未能直接受惠,只靠關愛基金的四千元補助。

目前就讀資助專上課程的大學生面對四年逾17萬元學費,加上生活開支隨時負債20萬元,或相當於畢業後一整年的薪酬。雖然林鄭在競選政綱曾提及增加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其中包括探討大專學生靈活還款安排的可行性,以減輕剛畢業學生償還學貸的壓力,惟政府至今仍未全面檢討大學生資助貸款機制及學費寬免。

在教資會的資助計劃下,經入息審查的學生貸款須繳付利息,由還款期開始日起計算,利率為年息一厘,但由於上述計劃申請手續繁複,未達到行政程序要求的學生則傾向直接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利率較高,現時定在比發鈔銀行的平均最優惠貸款利率低3.977厘的水平,再加一個風險調整系數,以抵銷政府為學生提供無抵押貸款的風險。

不過,資助專上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訓人才,故收取學費不應過分計較「收回成本」,更不能以賺取利潤為原則。若政府能即時免除學生貸款利息,不但可減輕現屆大學生的負擔,亦可惠及目前未償還學貸的畢業生。免息後大學生可以「攤長」償還,自然能在事業起步之時有多個餘錢。再者,2019至2020年度教育開支約一千二百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GDP)4.1%,在政府168億元盈餘及11,784億元財政儲備之下,故免息對政府財政影響有限,理應即時推行。

2017年林鄭月娥的行政長官選舉政綱指會增加教育開支。

大學長遠應全免學費 同時增資助學額

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全免資助學士課程學費。1991年,時任總督及行政局決定將學位課程學費收回成本的目標比率由12%提高至18%,故1993年及1994年大學學費分別增加46.6%及41.2%,隨後再經檢討,97年的學費為42,100元,至今學費水平一直凍結,但2006年時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曾指政府無意永久將成本收回率訂於18%,只說因應社會及經濟狀況的變化而作出改動。

01觀點」早已指出,若大學全免學費,政府每年額外經常開支只需約19億元,為紓緩青年的財政壓力,是可行的方案之一。政府亦應同時增加資助課程學額,配合社會未來的人才需求及培訓,並使高中學生畢業後可繼續獲高質素而財政上可負擔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