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關係復升溫 特朗普應擺脫「極限施壓」策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朝鮮早前要求美國在2019年結束前作出讓步,否則將選擇新的對抗道路,給特朗普一份「聖誕禮物」。朝中社周日(12月22日)更指出,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會以加強自衛國防力量為主調。與此同時,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之博爾頓(John Bolton)公開炮轟特朗普在朝鮮棄核問題上光說不練,未有採取實際行動迫使金正恩屈服。當美朝接觸的路線未能短期內奏效時,人們難免擔免擔心特朗普會否走回「極限施壓」舊路,葬送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之契機。

博爾頓此位美國政壇中著名之鷹派代表,一直在對朝問題上強硬。特朗普在上台之初,亦與金正恩爆發口水戰,雙方都以置對方於死地之口脗威脅對方,更比拼各自的核武按鈕比對方大。當時朝鮮半島關係極為緊張,屢陷開戰邊緣。此「極限施壓」策略,跟博爾頓的鷹派強硬主張如出一轍。及後事件卻以180度方式逆轉,特朗普與金兩正恩於新加坡會面,促成美朝關係破冰,成為一時國際佳話。不過自此之後,朝鮮棄核問題一直停滯不前。兩人雖然分別於板門店及越南河內再度會面,談判卻以破局告終,雙方拂袖而去,金正恩迅即重建核設施,更重新試射導彈,得來不易之和緩局勢打回原形。

在美朝會談中被擠出談判團隊的博爾頓,自然心有不甘。他批評美方於談判破裂後未有繼續施壓,只是光說不練。然而博爾頓的「極限施壓」策略,卻恰恰是美朝談判破裂之主因。博爾頓主張之「利比亞模式」,要求金正恩先全面棄核,以換取西方之經濟援助,被平壤視為不可接受。事實上卡達菲當年於美國之威嚇下,主動交出核武以索取西方經援,卻未有得到預期之數額,亦只曾短暫坐上聯合國安理會一席。然而當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利比亞爆發革命,西方國家卻掉轉槍頭支持叛軍。最終卡達菲被叛軍逮捕,被打得不似人形後死於非命。卡達菲的結局令金正恩充滿警惕,加上朝鮮核武比利比亞成熟得多,被推算可建近60個核彈,要以利比亞之條件跟朝鮮交涉,似乎是過於輕視金正恩。

朝鮮軍事實力:除卻武器,朝鮮也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軍隊之一,包括逾100萬現役軍人、估計500萬士兵儲備。圖為朝鮮領袖金正恩視察位於兩江道的軍事基地。(Reuters)

極限施壓的鬧劇

觀乎美國以「極限施壓」策略方式對付其世界各地之對手及反對力量,似乎都不大奏效。特朗普對委內瑞拉的馬杜羅政權採取強硬之制裁手段,更多次以出兵作威脅,又另捧委國反對派瓜伊多(Juan Guaidó)為總統,試圖製造政權更迭。雖然委國於制裁下經濟崩潰,更引發難民潮,馬杜羅政權至今卻屹立不倒。博爾頓還主張對伊朗強硬,美國在其主導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重新實施制裁。不過美方之單邊主義行動不僅未有令德黑蘭屈服,亦得不到西方盟友支持。德法等國另闢渠道延續與伊朗交易,而伊朗雖然因經濟危機而示威連連,不過仍在敘利亞、也門等戰事上發揮影響力。相反白宮內部於伊朗問題上分歧漸大,尤其在空襲伊朗及動員軍隊一事上險些擦槍走火,最終亦令特朗普與博爾頓矛盾擺上枱面而分道揚鑣。

無論是朝鮮、委內瑞拉、伊朗,甚或中國,美國於特朗普及博爾頓的「極限施壓」策略下,試圖以無可匹敵之軍事及強健之經濟力量威嚇及屈服對方,令世界局勢屢歷震盪,卻未有得到預期效果,反而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鬧劇。三年過來,朝鮮之核威脅猶在,馬杜羅政權依然不倒,伊朗於中東之影響力未有減損,中美貿易戰得來不易之首階段協議實質進展亦欠奉,特朗普的外交成績單乏善足陳。

金正恩早前批評特朗普政府口說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對朝方敵對情緒卻日益增加,只知極限施壓,並以2019年年底為限,要求華府提出符合美朝利益、公平公正的協議內容。外界看來,美方未見能打破僵局,國務院對朝特別代表比根(Stephen Biegun)於12月中旬訪問韓國及日本時沒有促成與朝鮮接觸,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更威脅美國隨時可以開戰。後者或多或少反映,白宮尚未走出博爾頓鷹派路線的陰影,甚至以為「極限施壓」策略可以奏效。然而,無論特朗普抑或其團隊都應知道,美方奉行單邊主義,恃強凌弱之日子已經過去。要達至世界長遠的和平穩定,必須建基於對等並相互尊重之原則上。過去三年在外交上處處碰壁,可能快將收到來自朝鮮的一份「聖誕禮物」之特朗普,來年會學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