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立會選舉觀點】書生論政不顧現實 雷動計劃的教訓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戴耀廷在2016年2月提出實驗性極高的雷動計劃,並在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執行。雷動計劃旨在平均配票給非建制派候選人,讓他們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席,重掌議會。但理想歸理想,計劃是否可行,甚至是否會帶來反效果,早就讓不少人質疑。雖然最後泛民議席沒減少,但雷動計劃在選舉中造成不少混亂,策劃者書生論政的態度,值得檢討。

雷動計劃可分為「協調參選人」、「策略性投票」和「雷霆救兵」三部曲:首先和政黨協調,減少參選人,便於配票;再於選前參考民調,為選民提供配票策略;最後於選舉末段於每區招募一萬名選民,投票給邊緣非建制候選人。但是在本屆選舉前,雷動計劃的第一部曲「協調參選人」已告失效。先不論本土自決派參選是否打亂泛民的部署;就連泛民本身,亦沒足夠協調,以致選舉形勢複雜。例如馮檢基出選新西、鄭家富復出新東,都令泛民大失預算。協調失敗,候選人增加,令餘下兩部曲更難執行。

鄭家富復出新東、馮檢基出選新西,令泛民大失預算。

雷動計劃其餘的兩部曲(策略性投票、雷霆救兵)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準確數據,供選民參考。現時雷動計劃主要靠Telegram通訊程式收集市民意向;惟程式不設審查,所有人都可參與,不能保證是否有人造假,更不能保證會否被對手利用。另外,數據亦只反映部分人的投票意向,並不科學。當然,雷動計劃的第二部曲「策略性投票」可參考民主動力的大型民調;其訪問了5300名選民,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是,在計劃的第三部分「雷霆救兵」仍須依靠Telegram得來的即時數據。既然準確的數據是計劃不可缺少的部分,雷動計劃在沒有充足資源作大型、準確民調的情況下,本不應草率推行。

一旦雷動計劃被駭客攻擊,更會令選民方寸大亂,白白浪費選票。以新西為例,雷動計劃原指示策略選民投票予黃浩銘及郭家麒;及至下午8時,因投票率高,轉而指示選民投票予李卓人。惟因信號被干擾,「雷霆救兵」延至9時至10時才收到指示。最終上述三人中,只有郭家麒能當選。事實上,民調遭網絡攻擊,已非新事,如2012年由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心所舉行的323特首民間全民投票,就曾遭駭客攻擊,令投票程式不能運作;雷動策劃者沒有早作準備,又沒有應變計劃,終至弄巧成拙。

在推行任何涉及公眾利益的計劃之前,必須小心衡量其可能帶來的反效果。這是雷動計劃的教訓。

遲來的雷霆救兵,救不了李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