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迎新氣象 政府及議員均須唯才是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踏入2020年,區議會正式換屆,是屆議會「變天」,區政勢必掀起新氣象。然而新任議員履新不足一周,議會內外已惹來不少的爭議。在議會外,有傳政府將加開分區委員會的委員席位,用以補償失落選的建制人士,惹來公眾質疑;在議會內,有新任議員經驗不足,且未能招聘有才能之助理,同樣惹來公眾擔憂。不論分區委員會委員及議員助理,均為服務公眾的「公職」,背後影響的正是公眾福祉。不論是政府或議員,必須謹記秉持唯才是用的原則,在公職任命及招聘上實不得偏頗,甚至兒戲。

近日有傳媒報導,政府將在民政事務總署屬下的63個分區委員會,各增設5名委員席位,即總計新增315名委員,並有意委任建制派區選落選者。雖然民政事務總署已澄清,新一屆名單仍在擬備當中,委員數目仍未確定,故並無報章報道所言的情況,但公眾質疑依然未除,擔心政府仍會藉安插落選者於分區委員會作政治補償。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HK01)

另一方面,最近有新任素人議員接受訪問,其中油尖旺佐敦南區的陳梓維直言聘請議員助理時偏好學歷不高者,認為學歷若較他本人為高者,將會有種「自我為中心」的感覺。惟他本人學歷不高,只為中三畢業,故難以覓得心儀人選,迄至今上任後仍未能聘得助理。陳梓雄一意將學歷較高者拒付門外,做法遭不少網民質疑,甚至批評陳梓維忌才、「玩嘢」。

政治補償萬不得

不論分區委員區委員或議員助理,服務的對象為普羅大眾,人事任命及招聘應以任人唯才的大原則為唯一前提,但政府與新任議員卻似乎未能明白。先論政府,公眾對政府以公職作政治補償的質疑,早已甚囂塵上,上月早有消息傳出特首林鄭月娥希望安排建制敗選者出任政府委員會及法定機構內的公職,以補償自己「連累」他們區選失利,然而林鄭其後亦無直接證實或否認有關說法,導致有關說法更加揮之不去。雖則民政署回覆傳媒查詢分區委員任命時,強調會以「用人唯才」原則吸納有志服務社會的合適人士,惟始終難以消弭公眾有關政治補償的質疑。

任命公職時,委任建制人士本質上並無不妥。政府回覆指,委任分區委員時會考慮其經驗、對地區事務的認識、服務社區的熱誠及組織社區活動的能力等因素,而分區委員會的職權為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參與活動、影響分區的社區問題等提供意見,及支持其分區內推行地區行政工作等。落選的區議員中不少紮根社區多年,對區內事務、脈絡有深厚的認識,甚至有分區委員會委員本就由區議員兼任,不少建制落選者其實相當符合箇中資格,惟問題是政府在委任這些公職時必須秉持用人唯才的原則,而非借故以政治資本補償敗選議員。

政府在人事任命必須以唯才是用為標準,並讓市民有目共睹,故此宜盡量讓任命過程公開透明,好讓公眾監察。更甚者,分區委員會席位大增315個並非少數,如果政府果真有必要作此變動,必須清楚向公眾陳明箇中的需要,以及細明當中的任命原則,方能為公眾釋慮,避免政治補償的觀感。

學歷高低 非任人大原則

至於議員聘請助理,唯才是用同樣應為最重要的原則。誠然,學歷並非衡量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若陳梓維是以「英雄莫問出處」的態度招聘,無論應徵者學歷為何,均以其個人整體能力、閱歷等因素衡量,倒是實踐任人唯才的原則。惟他不欲聘請學歷較自己為高者,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們將會過分自我,這除了顯得過分武斷,更容易惹來「忌才」的批評。更甚者,陳梓維執意「追求」學歷更耽誤招聘的進度,導致他正式履新時仍未能聘得助理,以致阻礙其區政工作,似乎未能以大局為重。

零政治背景的素人陳梓維,在今屆區議會以65票之微,擊敗佐敦南選區的民建聯副秘書長葉傲冬。(陳梓維fb專頁圖片)

是次區議會雖然非建制派大勝,但當中不少為素人,甚至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對比之下,區政工作複雜,區議員可用的人手除了自己就只有數名助理,不但工作量教人吃力,對議員與其助理的工作能力要求亦不低,他們幾乎須為「通才」方能勝任。新任區議員必須認清他們服務社區的責任,在聘請助理時以任人為才作前提,而非執着於個人學歷高低或是否「自我為中心」。因反修例風波而當選的區議員,在未來四年若未能務實服務居民,在下一屆選舉中只怕會重蹈2007年泛民大敗之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