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搶購潮再現 消委會應打擊炒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武漢爆發不明肺炎,本港陸續出現疑似個案,勾起不少市民2003年的沙士回憶。香港人對不明肺炎嚴陣以待,市面開始出現口罩搶購潮。有藥房向《香港01》指出,雖然現時入貨量已比往日增加三至四倍,但因供應商來貨不穩,目前供應僅及需求十分之一。

因應武漢爆發不明病毒性肺炎,公立醫院已提升至「嚴重」級別,出入醫院人士都戴上口罩。(梁鵬威攝)

搶購潮再現 政府須確保貨源

《香港01》周二(7日)在荃灣、旺角一帶多間藥房實測,發現口罩價格甚為浮動,部分藥房將平常每個平均一元的成人口罩價錢抬高至接近一倍,部分兒童口罩被炒貴四倍,甚至有市民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有商戶將原價50元一盒的口罩標價280。雖然部分良心商家拒發「災難財」,照依原價出售,惟商戶存貨始終有限,市民要避開炒價唯有多走幾趟。

這種情況非首見。過去沙士亦曾出現衛生防護用品的搶購潮,甚至連政府各部門,以至醫院、私人醫生的口罩及外袍亦見短缺。時任消防處救護監督(策劃)蔡虹輝於疫情告急時,甚至須自行向供應商逐家打電話「追貨」。社會醫療物資曾出現的一時短缺,導致當時社會氣氛甚為緊張。

當年財經及庫務局擔當起「庫務」的支援角色,協助政府採購各種醫療物資,並與供應商、零售、醫護各方面協調,以確保醫療用品供應充足。若今年不幸再遇相似情況,財經及庫務局應同樣協調商界、醫院等各方物資分配。另外,在貨源不足市面出現搶購潮時,港府亦須加緊與防護用品供應商聯絡,確保到港貨源充足。

因應武漢爆發不明病毒性肺炎,公立醫院已提升至「嚴重」級別,出入醫院人士都戴上口罩。(梁鵬威攝)

遏止口罩炒風 消委會宜介入

除了政府須負起與供應商連絡的責任外,市民在購買口罩等物資時也應得到保障。炒賣口罩遺禍市民,炒賣得益亦由炒家「淨賺」,供應商亦無從得益。消委會與供應商之間其實有合作空間,共同打擊炒家,壓低口罩由供應商送到市民手中的價格差距,杜絕炒家透過疫症發「災難財」,迫市民捱貴價口罩。

消委會與供應商合作,2003年時已有先例。為竭止沙士口罩炒風,當時代表3M等部份口罩供應商的香港科研製藥聯會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打擊炒賣,由消委會處理投訴,供應商負責制裁。若市民發現商戶炒賣口罩,可以先向消委會投訴,由消委會擔當「摘名風紀」,再將確認參與炒賣的商戶名單交予聯會,以暫停向涉事商戶供貨。

有生活用品店增購N95口罩。(資料圖片/胡家欣攝)

今次不明肺炎引起社會廣泛擔憂,口罩更開始缺貨,政府應該對各種搶購潮防範未然。消委會對市面的搶購現象需要加強觸覺,適時發放消息澄清供貨情況。參考當年沙士,尚有消毒藥水、濕紙巾、火酒等物品有可能出現搶購,消委會應為公眾監察價格走勢,並向公眾發布相關物品的建議零售價格,再與供應商合作斷絕炒家貨源。對於白醋、板藍根等「偏方」的炒賣,消委會與衛生署更應盡快向公眾澄清事實,避免市民浪費金錢卻得物無所用。

正所謂有備無患,佩戴口罩不僅防備新型肺炎,現時香港亦正處於流感高峰,市民自然希望戴上口罩預防傳播。面對部分商人在肺炎消息瀰漫社會時抬高口罩價格,政府應擔起協調口罩等防護用品採購的責任,以免市民捱貴口罩,及部分藥房借災難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