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問題不可能是特朗普的獨腳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只要我是美國總統,伊朗永遠不能擁有核武。」美東時間周三(1月8日)早上11時半,特朗普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並以此為開場白。短短九分鐘的發言,特朗普重點放在伊朗核協議,沒有提及後續的軍事行動。環球股市隨後的表現反映,國際社會鬆一口氣。

特朗普發言的第一句便是「只要我是美國總統,伊朗永遠不能擁有核武」,隨後才說「早晨」。這句話不但經過精心設計,用以突顯他個人對伊朗核問題的重要性,亦印證了近日輿論之批評——特朗普下令美軍於1月3日擊斃伊朗革命衛隊將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其中一個考慮因素是凝聚美國人的支持,方便下半年競逐連任。

畢竟至少自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降,伊朗是美國人的眼中釘,小布殊更列其為「邪惡軸心」之一。敵對國家有能力發展核武,自然成為特朗普口中的國家安全威脅。聲稱蘇萊曼尼即將發動襲擊,更成為其下令擊殺之說詞。儘管此舉被批評違反國際法及美國憲法,但根據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多達四成三美國人仍支持特朗普的決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8日回應伊朗空襲,陪同出席的包括副總統彭斯、國防部部長埃斯珀、國務卿蓬佩奧、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等。(AP Photo/ Evan Vucci)

特朗普:請退出《伊朗核協議》

鞏固國內半數選民的支持是一回事,在中東「玩火」會否釀成戰爭則是另一回事。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揚言「嚴厲報復」,1月8日清晨更轟炸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美方聲稱沒有人員傷亡,特朗普歸功於情報準確。根據《紐約時報》引述官方消息報道,伊朗空襲前三小時美軍已向總統特朗普匯報異動。及早部署可能解釋了美軍所聲稱的零死傷,但伊朗此番出手有多重,也不可能沒有計算。特朗普周三發言後,國際社會相信美伊雙方均欲避免局勢升溫,隨後股市造好及油價回落。

市場的解讀是正確的,因為特朗普周三身旁雖然有國防部長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但發言之時並無提及後續的軍事行動,反映美方不打算以武力再回應伊朗。特朗普除了呼籲北約更積極參與中東外,他的發言集中在伊朗的核武發展,批評白宮前主人奧巴馬促成之《伊朗核協議》,並呼籲其他參與國——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和中國——共同退出協議。「我們必須同心合力,與伊朗達成協議,令世界更安全及和平。」特朗普如此說。

我們必須同心合力,與伊朗達成協議,令世界更安全及和平。
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於特朗普的支持者及視伊朗為邪惡軸心的美國人,此番話可能很有說服力。但稍為認識《伊朗核協議》者,便知道違反協議、令中東局勢不穩定的不是伊朗,而是特朗普。《伊朗核協議》的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嚴格來說不是一份協議,而只是七國的共同承諾。其約束力來自聯合國安理會的2231決議,以伊朗遵守《協議》為條件,換取聯合國撤銷或放寬制裁;若參與國認為《協議》被違反,可要求安理會恢復制裁。

伊朗1月8日轟炸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等在白宮戰情室商討形勢。(The White House/Handout via REUTERS)

「唔完美,可接受,要改善」

《協議》限制伊朗發展武核的能力,包括其原達20%的濃縮鈾豐度被限制在3.67%以內,只要伊朗遵守《協議》,基本上不能夠發展核武。事實上,自《協議》生效後,負責巡查伊朗核設施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一直確認伊朗信守承諾,並沒有違反《協議》。相反,是特朗普2018年單方面退出,並重新制裁伊朗。

某程度上,特朗普此舉是在否定奧巴馬之功績,但其對《協議》的批評部分亦不無道理。諸如《協議》沒有禁止伊朗開發洲際導彈,而且研發核武的禁令只得十五年。然而,《協議》背後的理念本非一蹴而就,而是阻止伊朗擁有核武。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也認為《協議》應該改善,應限制伊朗開發洲際導彈,但他亦曾極力游說特朗普留在《協議》,道理顯而易見——「唔完美,可接受,要改善」。

特朗普2018年退出《協議》後,法國、德國等並沒有隨其而行。五國不但繼續與伊朗進行貿易,英國、法國和德國更在去年1月宣布成立「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機制,以破解美元結算的主導地位,繞過美國制裁。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可謂遇上阻滯,無法以一人之力圍堵伊朗,亦解釋了為何他周三點名呼籲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及中國退出《協議》。

1月6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大批民眾送別革命衛隊將領蘇萊曼尼。(AP Photo/Ebrahim Noroozi)

伊朗會否以硬碰硬?

不過,沒有國家需要做美國的「應聲蟲」。國際社會需要問,留在還是退出《協議》更能為中東帶來和平。自從美國單方面拉倒《協議》及經濟制裁伊朗後,伊朗已逐步放棄原有承諾,包括將濃縮鈾豐度提升至4.5%。可幸的是,此仍低於《協議》前的20%,更遠低於核彈所需的90%。美軍1月3日擊斃蘇萊曼尼後,伊朗雖然宣布不會再按照《協議》限制離心機數目,但仍然容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監察其核設施,某程度上亦是留了餘地。

未來伊朗會重返談判桌,抑或發展核武以增強軍事實力,既考驗特朗普、馬克龍等人之外交手腕,下月21日舉行的伊朗國會選舉亦可見端倪。溫和派總統魯哈尼2017年順利連任,被視為伊朗人民認同《協議》及其經濟改革,惟特朗普這三年多對伊朗用硬,伊朗人可能轉投保守派懷抱,支持以軍事發展來回應外部挑戰。觀乎蘇萊曼尼靈柩運抵首都德黑蘭時,近百萬人上街送別的場面,可見同仇敵愾之情緒。故此,特朗普使在朝鮮金正恩的招數,不可能複製在伊朗政權。他若想塑造英雄形象,裝作單人匹馬解決伊朗問題,那肯定是過於天真。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因送別蘇萊曼尼時,陪同在右的是總統魯哈尼,在其左的作風保守、2017年落選總統寶座的司法總監萊希。(Office of the Iranian Supreme Leader via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