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銀債下月開售 另類派糖不足安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三(11日)宣布發行總額達100億港元的第五批「銀色債券」,讓年滿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認購。是次的保證息率為3.5厘,不但較去年的同類產品高出半厘,亦較早前發行第七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為高。但這只是慷概地給長者多個零用錢,面對人口老年化的潛在隱憂和壓力,官員必須做得更多。

據計劃詳情,第五批銀色債券的發行目標將會由以往的30億港元,大幅調升至100億港元,而政府將視乎市場反應,考慮酌情將發行額調升至150億港元。債券年期為三年,持有人將會每半年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鈎的利息,但息率不會低於保證息率的3.5厘。不過有別於iBond的是,銀色債券不設二手市場,故持有人如果有意提早套現,政府會以原價和累計利息贖回,而為避免出現債券過度集中,政府亦限制每位投資者最多只能獲發100手債券。

銀色債券入場費低至1萬元,即使本金不多的長者亦可「賺個茶錢」。(歐嘉樂攝)

政府更應準備老年化

在環球央行加強量寬力度、低息環境持續下,銀色債券的吸引力不但高於iBond,也可比媲美藍籌股的息率,而且資產質素較佳,故外界普遍預期認購反應熱烈。縱然銀債的息率吸引,亦無違背政府「為年長居民提供一個回報穩定的投資產品選擇,協助他們有效管理退休資本」的目標,但若退休市民缺乏充份保障,如此措施充其量只能如派糖般收買人心,未能真正讓人安老。既然政府願意動用資源,大搞「另類派糖」的投資計劃,讓長者多個零用錢,那又何不善用資源,預早為社會老年化作好投資準備?

這計劃亦離不開「錢搵錢」的舊式投資理念,並無涉及長遠發展需要的實業。據政府的文件指,零售債券發行計劃所得的款項撥入債券基金,雖然這基金並非屬於政府的財政儲備,而是撥歸外滙基金管理,但政府要不是將之用作支付其他債券計劃的還款付息,就是以「錢搵錢」的方式,以「長遠且保守的策略」為債券基金作出投資。觀乎過去六年,外滙基金為債券基金賺取的平均年度回報率為3.8厘,即使政府和銀債持有人未必會虧本,但也不見可解本港走入老年化社會後的困局。

隨着人口老化,加上預期壽命延長和生育率極低,適齡的工作人口相對減少,使公共財政和個人供養父母的擔子亦會隨之加重,故更重要的是預早迎接人口結構改變。特別是現有的長者綜緩、高齡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皆是杯水車薪的長者福利,不但無法補足強積金的制度缺憾,也未能為全港市民提供老有所依的退休保障。是故,政府除了推出銀色債券這種另類派糖計劃,亦要慎重地思考如何確保踏入暮年的退休長者,可藉着社會提供的基礎保障,有尊嚴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