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旋律的變化與根本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期中、澳關係急速轉差,情況甚至壞於中、美關係。本周一(11月30日)兩國再釀出外交風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媒體轉載一張創作圖片,內容為一澳洲士兵持刀即將割斷一名阿富汗兒童的喉嚨,但字幕卻寫着他們旨在帶來和平,藉此諷刺近日澳洲國防部證實有特種部隊成員在阿富汗戰爭殘殺39名平民和降者。事件引來澳洲政府強烈反應,總理莫里森回應稱配圖為「偽造」及冒犯澳洲人,指中國政府應為此感到「可恥」並要求中方道歉。

對於澳方反應,中方並未示弱之餘還作出了更強硬的反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隔空反駁指圖片是基於事實的創作,又提到澳洲特種部隊殺害阿富汗平民一事經媒體廣泛報道,且該事實為澳洲國防部所承認,無從謂之作假。她指澳洲政府才應為此感到「可恥」,甚至反問澳洲是否認為濫殺平民之舉沒有問題而譴責該行為的人卻有問題。

這場外交風波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中、澳今年並不只在外交戰上發生口水戰,中國近幾個月亦對澳洲推出多種貿易懲罰性措施。當然,如果放在中、澳關係持續交惡的環境上來看,「趙立堅風波」可以認為是中國進一步與澳洲交惡的結果,但從更宏觀的角度而言,這件事也很好地表現了中國正積極地塑造對抗西方的外交風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發佈的推文。(Twitter@zlj517)
趙立堅發文譴責澳士兵罪行後,莫里森要求中方刪除並進行道歉。(AP)

問題或不在外交措詞

近年中國外交一改以往風格變得積極進取,在一些問題上毫不保留地與西方各國作針鋒相對式的對抗,例如趙立堅早前就曾指新冠病毒也有可能是從美國傳入中國引起雙方磨擦。有人稱這種外交風格作「戰狼外交」,部分人更將中國近年與西方國家交惡歸咎於這種粗暴的外交手法。不過這種論述顯然忽略了事情發展至此背後的歷史脈絡:中西交惡肇源中國崛起,西方國家面對到被體制迥異的中國取而代之的威脅,在這種挑戰下自然會對中國反感,這不是外交便足以解決的問題。

中國過去嘗試採取配合西方主旋律的外交論調,但如今中方或認為成效不彰,無助突破當下困境。中國以往認為只要用西方人聽得懂的話作出解釋便能消除西方國家誤解,例如鄧小平和江澤民兩位前任領導人就經常接受西方媒體訪問,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初年也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這些善舉起初相對為中國帶來一些比較和平的外交環境,但卻未必能保證在今天發揮到當年的作用。

當前中國所造成的挑戰,已令西方國家變得不友善,情況未必會因為中國外交論調是否友善而改變。近年像美國的特朗普政府便不斷將中共標記為邪惡政權,試圖將中國與中共分割處理,其他西方國家普遍也認定中國帶來制度上的挑戰。中方或許認為,即使配合西方論調,但由於雙方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及西方政客的不安,西方仍會攻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從這個角度看,若然中國與西方存在的是根本差異,那外交措詞上是「戰狼」或友善,也充其量只是次要之事。這次中、澳外交風波,中方質疑經常將保衛人權掛於口邊的澳洲不考慮人權,既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是在突顯出兩者的差異。從這種質疑之中,中國一下子擺脫了防守位置,堂而皇之成為「攻擊方」,義正辭嚴批評澳洲背後,更深層的話是西方自己也有問題,沒有資格當「人權教師爺」。

戰狼外交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中共官方的支持,中共外長王毅即曾回應,稱「對於中國外交,外界有着各種各樣的解讀和評論,但作為外長,我要正式和負責任地吿訴你,中國始終奉行的都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P)

不少人評論這種「戰狼外交」時著眼其能否改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看法,從這點看它可謂失敗。不過「戰狼外交」可以說是中國以強硬應對方式來突顯與西方的不同,甚至可能正被用以找尋自我旋律的新外交方向。由此推斷,中國將來還可能進一步加大對於西方不公義的批評,作為建立自己外交旋律的起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