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的用意是打擊官僚主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審計署周三(28日)發表審計報告,包括批評入境處有多宗懷疑假結婚個案長期未完案,建議處方加強追查疑犯下落,處理積壓個案,加強監督查核實地調查工作。令人意外的是,處方雖然在報告整體上同意審計署建議,卻在報告發表當天深夜發新聞稿反駁審計署,而且言辭嚴厲。

審計署的衡工量值報告,主要是審查政府及公營機構在履行職務時能否具效率、效益和節省資源,審議政策有否按其目標妥善推行,以幫助提升香港公營部門的服務表現及更加問責,即是要打擊官僚怠惰作風。

入境處昨晚發稿斥審計報告「胡亂批評」。(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入境處罕有反駁審計報告

過往坊間通常通常只見政府部門大致同意和接納審計署建議,之後就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例如食環署自2003年起三次被批浪費公眾街市舖位,至今空置情況仍是俯拾皆是,又如香港電台亦未能藉審計報告建議改善管治流弊,未有善用近年每年近十億元公帑。只有少數範疇獲鞭策部門改進,例如教育局檢討空置校舍去留,鼓勵其他部門和民間團體改變用途。因此,審計署常被嘲笑是「無牙老虎」。

今次入境處發聲明公開反駁,或許可見他們對審計報告的態度認真。例如審計署認為在一宗2012年11月接獲的假結婚案件中,處方到涉事男子在2019年初去世前也未能聯絡上是不合理,應汲取經驗,日後加強措施追查疑犯下落。入境處卻另外發出新聞稿,強調已作跟進,又指每宗假結婚個案皆有其獨特性,搜證需時,更直指審計署「不懂刑事調查」,「胡亂批評執法部門的個案處理手法」,處方對此深表遺憾。

入境處長原本同意審計報告建議,並稱會加強查核。(審計報告截圖)

部門制衡、政府賦權 可止官僚作風

誠然,政府部門之間時有爭議,審計署的判斷也不必然全對。然而,入境處本來已「整體上同意」審計報告建議,會「尋求改善日後調查懷疑假結婚個案的工作」,而且會加快處理積壓個案,何以在事後才出稿推翻立場?

另外,審計報告會於立法會帳委會進行公開聆訊,而根據政府、審計署署長和帳委會的2000年的協定,為確保帳委會的工作受到尊重及不受不必要的影響,審計報告在提交立法會之後而在帳委會舉行公開聆訊之前,不可公開反駁審計署的審計結果。因此,即使處方長時間調查有理據,公開反駁的做法亦未必合適。

歸根結柢,審計署並非與政府部門作對,而是透過績效和帳目審核,加強公營部門之間互相制衡。若然如入境處所指,審計署「不懂刑事調查」,不熟悉「執法部門的個案處理手法」,那麼作為審計署直屬上司的行政長官,更應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支援、訓練甚至賦權,以助其履行職責。若監察部門乏力,市民只會眼睜睜官僚主義當道,絕非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