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林鄭競選「關公」為曾俊華造勢?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近日四出拉票,有報道指她曾指若「有人」連建制派提名都拿不足,便應思考原因。在港澳事務行政機關如中聯辦全力催票下,林鄭月娥囊括大量提委票,幾無懸念。但這種強勢做法是否能助她贏取市民信任,甚至提委由衷的支持,值得深思。

林鄭月娥早在一個閉門聚會時表示,若香港選出一個特首而中央不任命,會現憲制危機,故最終決定參選。(資料圖片)

在各個主要選舉民調中,林鄭月娥並非民望最高,但卻被公眾認為勝算最高,出現這種落差,相信是市民對「小圈子」選舉是否能如實反映普遍港人意願,存在極大疑問。而且按照目前形勢,林鄭月娥獲得港澳事務行政機關,以至部份傳統左派陣營人士全力為她催票。如有傳媒不約而同報道,政協常委陳永棋在廠商會與林鄭月娥的會面上聲言,誰不支持她就是「不支持中央」。在這種強烈的催票攻勢下,連另一參選人葉劉淑儀亦指,林鄭月娥可說是「躺着也能『入閘』」。

林鄭躺着也能『入閘』 背後代價不菲

當然,以目前的形勢發展,林鄭月娥取得150張提名票,甚至遠超此數的提名票,可說是易如反掌。但其背後代價,可謂不菲。

一方面,當前局面恐令林鄭月娥的較弱一項──民意支持,進一步受到影響。有選舉民調顯示,林鄭月娥的支持度約兩成二,同時反對她的比率亦達兩成,在一加一減下,民意支持度淨值僅剩1.7%。其中一個原因,應是不少市民擔心林鄭月娥的提名票來源,主要是來自港澳事務行政機關以至傳統左派,既然「官到有求」,由此所結下的「票債」,或左右其日後施政,甚至擔心她會如梁振英般,施政天秤只會向港澳事務行政機關,與有票在手的既得利益者靠攏。

現時公眾的這種擔憂正在不斷加強,如有報道指林鄭月娥向選委表示,若「有人」連建制派的提名票都拿不足,便應思考原因,她的發言人其後補充,有關言論並非針對他人,只是描述林鄭月娥若建制派提名也取不夠,當然會接受泛民提名票。這個解釋不但未能解畫,反倍添公眾質疑,這是否意味林鄭月娥只在意來自建制派的提名票,除非入閘無望要告急救亡,才會「臨急抱泛民腳」?

如此,公眾難免更加憂心,這與梁振英治下,政府施政事無大小都只靠建制派「硬闖關」,對泛民主派「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政治困局,是否將在可能誕生的林鄭政府延續下去?若只重西環、傳統左派力撐,而輕視其他政治光譜包括泛民主派等的支持,又如何團結香港社會大多數,做到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所指,成為獲「港人擁護」的新特首?

贏票更要贏民意 憑實力游說選委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縱使贏得大多數的提委票,強勢入閘,但到底有多少選委,是因為港澳事務行政機關的游說攻勢,礙於提名程序要投明票,才不得不參加這場「畀面派對」?又有多少是因為認同林鄭月娥的為人、政績、政綱,心悅誠服地將提委票托付予她?

若提委的提名都是出於本身意志,對林鄭月娥打好這場選戰固然有利,但提委若是因為其他因素才「交出」提名票,到正式投票採用暗票制時,有多少提委會改變主意,明撐林鄭月娥,實際上卻票投其他候選人?實難逆料。

一旦出現高票提名、低票當選的尷尬局面,對社會認受性本已先天不足的特首選舉,勢添更大挫傷,縱使贏得特首寶座,特首認受性偏低令施政寸步難前的困局,自難打破。

平情而論,林鄭月娥的政績,以至她對化解香港深層次結構矛盾的決心,值得肯定,公眾亦有目共睹。既然如此,林鄭月娥大可以她的實績與政綱,腳踏實地拉票,贏取市民的信賴與選委的支持,莫令社會覺得她只是港澳事務行政機關等既得利益者「黃袍加身」的人選,否則在看似雷霆之勢下囊括大多數建制派提委票,但實際上贏了甚麼、代價又將會是甚麼,不說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