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中國是香格里拉對話的最大受益方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在中美處於對峙、台海、南海、朝鮮半島等地緣政治競爭態勢加劇,以及俄烏戰爭的背景下,被疫情阻隔二年的新加坡「香會」如期召開,可說為與會者提供一個良好溝通平台,讓各方各抒己見說出心聲,並加以探討維護區域和平,共同創造一個安全、防務、可持續發展環境。

來稿作者:陳文坪

不過,從中方軍方代表的「抱怨」可看出,中西文化差異凸顯。中方一位大校軍銜與會者連續參會9次,還是無法看出香會論壇的作用與不同,認為新加坡香會應類似北京香會那樣,不應該有那麼多「吵雜聲」會更好。

因冠病疫情停辦二年的「香格里拉對話」 (簡稱香會),今年再度在新加坡舉行實體會議。為期三天的第19屆香會6月10日開始,於6月12日落下帷幕。據主辦方介紹,本屆香會聚集至少東西方42個國家的約500名政府高層、軍事將領和安全專家出席,37個代表團由部長級官員率領。與會者包括30多名三軍總長等防務高官,及知名學者。

出席香會的有美、中、日、韓、英、加、澳、紐、德、法、瑞士、印度、東盟10國等,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不受邀與會。香會可謂是高官雲集,對國際、區域、甚至國與國之間的安全、防務作全面的探討與交流,是一項雙贏、多贏,富有成果的會議。

香格里拉對話(The Shangri-La Dialogue)是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國防部亞洲安全峰會辦公室攜手組織的年度論壇。2002年首次舉辦,其後每年六月上旬前後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故得名「香格里拉對話」。順便一提,香格里拉大酒店地處市中心,環境獨特,保安封路所造成的不便可降到最低。過去的「習馬會」在此舉行,美國總統特朗普等政要訪新都入住香格里拉。

所有與會國家都是贏的一方

本次香會誰是真正的「贏家」?有媒體說是主辦方,因新加坡與多國簽署加強防務聯繫,包括與中國於2019年簽署加強版《防務交流和安全合作協定》(Agreement on Defence Exchanges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這次的對話是協定的其中一項倡議,反映兩國自2008年首次簽署這項協定以來,關係持續加強。具體事項有:兩國國防部簽訂的《關於五年軍事人員培訓合作的協定》,以及新加坡武裝部隊軍訓學院(SAFTI Military Institute)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簽訂的學術諒解備忘錄。

也有媒體說是中美兩國,因雙方相互向對方傳達了憂慮及避免衝突的底線。雙方就台灣問題闡明立場。中方警告,若有人試圖將台灣分裂出去,解放軍必將「不惜一戰,不惜代價」。這一說法,清楚告知全世界,有關台灣問題是絕不退讓的餘地。

也有說是日本,因首相岸田文雄在對話會作主旨演講並闡述「岸田和平願景」;也有說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因香會破例讓他無須到場而通過視訊演講;更有的說是東盟,因中美都公開表示,無意要東盟國家選邊站。無不眾說紛紜。

不過,筆者認為,所有與會的國家都是贏者,贏的一方。因為,當事國或與會代表提出的安全、防務、甚至疑慮等等問題與關切,都被傳達出來,讓各方清楚知道。這也是論壇/對話的真正意義所在。

還有,香會對話之餘,也促成了世界兩大經濟體的中美兩國防長首次會面,雙方會談態度雖強硬,但會談結果還算「順利」。「順利」兩字,是中方防長魏鳳和在與美國防長奧斯丁會談結束步出會場受詢時親口對媒體說的。可見中美高官面談所帶來的好處,就是無須隔空喊話,可見中方是香會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為,國防部長的聲明等同於軍方的聲明。解放軍不會怯戰,而且還會迎頭痛擊任何來犯者。

不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趙小卓大校提出,一些人認為香會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服務,課題也「指向分歧多於指向合作」。對此,新國防長黃永宏醫生卻給予有力反駁。他說,能想像解放軍的代表會覺得會議太「喧鬧」,但中國需要自己判斷是否從參加香會中獲益。他說:「當國防部長作為一國代表團的團長,說自己的背景是搞火箭的,並且能明白核武器的破壞力,這絕對能使平白的表述更有血有肉,話題也就推進了。」 這是一針見血地點明出席香會所能達到的效果。

外交優先的「希山模式」可取

馬國防長希山慕丁在香會上提出「以外交優先的方式處理爭議」,是一個符合各方解決問題的良好機制,是值得與會者或主權利益糾紛者認真考慮的。希山說:「南中國海問題可能淪為這個時代最致命的衝突之一,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他認為小型多邊主義(minilateralism)將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的確,通過外交談判等文明手段或途徑解決糾紛,不但可化解敵對狀態,也可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只要增加合作,共用資源,必能加強友好關係;進而化干戈為玉帛,為雙方尋找永久的解決方案。這是人類自古以來的文明,過去如是,今後亦是。用「希山模式」解決爭端,相信世界更加和平、更能長治久安。

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以及相互尊重彼此的差異,人類才有望齊心協力解決共同面臨的全球挑戰。如當今世界面臨冠病疫情、極端氣候變化、核武器研發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等,這些都必須依靠國際社會攜手合作與解決才能達成。通過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應對這些挑戰、實現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文明途徑。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