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香港新方向|什麼樣的結果才真正回應市民所求?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上星期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對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撥款4.593億元,未來將會在觀塘優質海濱地段上,興建佔地42,000 平方米的新校舍。由於該計劃在原則,設計和技術上都存在重大的缺陷,因此在席議員中,包括張欣宇工程師在內的四位立法會議員投下反對票,另外也有五位議員投下棄權票。

投票結果已定,但是作為專業人士的我們仍然追問,這樣一份由跨部門準備,但是質量欠佳的發展計劃是怎樣拼湊出來的,背後又折射出哪些公共決策的問題。

來稿作者:香港新方向

「海濱校舍」從何而來

翻查資料,該黃金地段的最初指定用途是「休憩用地」,在2006年的《啟德規劃檢討》中被規劃用於建設茶果嶺公園,與毗鄰的海濱長廊融合,優化社區環境。這項規劃明顯是希望為當區居民預留公共空間,讓大家享受優美的環境。然而,政府在2018年突然將有關土地用途改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並「順理成章」地用於重置職訓局校舍。

但是,當大家看看規劃內容,以及香港用地的情況,作為興建校舍的地點的選擇仍有很多,可海濱公園的位置卻是無法替代。現時通過了的規劃,等於宣佈居民對更多公共開放空間的盼望成為泡影。另一邊廂,職訓局卻表示從未要求海濱地段,一切只是政府單方面「拉郎配」。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羅生門?

回顧梳理事件脈絡,2016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政府將在市區預留一幅土地,供予職訓局興建具規模及現代化的校舍。2017年施政報告進一步明確「政府已選取一幅位於茶果嶺的土地,供職訓局興建校舍,並正進行有關的規劃工作」。該地塊在當時仍屬於「休憩用地」,即不能用於興建校舍。此後,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在2017年底至2018年中舉行數次會議,討論修改土地用途。當區居民雖然強烈反對,並從交通負荷、生活環境、居民健康、通風、視覺通透性、不可替代性等多個角度提出反對理據,但城規會最終同意將該土地用途改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居民爭取海濱公園的意見不被採納。

職業訓練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立法會CB(4)308/2022(03)號文件)

好的結果方為目標

新一屆政府就任以來,官員們言必稱「以結果為目標」,但是到底什麼是正確的目標、要追求怎樣的結果?以習主席七一講話為依歸,那就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同樣,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這一標準衡量,職訓局校舍重置的決策,政府的表現絕對是不合格的。

首先,當局既不能提供堅實理據論證在海濱建校的必要性,第二,漠視了恢復海濱公園的民意,第三,局方更沒有適時調整政策以適應最新民情。自從2017年宣告校舍用地位於茶果嶺後,一切都循着既定軌道,按本子辦事,在慣性下徐徐向前而「不問世事」。說真的,假若不是幾位議員為民發聲,這個項目絕對不會在財委會上掀起半點浪花。

新任發展局局長在網誌中表示,土地發展工作要做到提速、提量、提質、提效。在「提質」方面,特別提到要持續優化維港兩岸海濱,為市民提供優質的休憩用地。既然如此,為何局方還會做出與目標相悖的決策?為何不作出重新審視的決定?不難想像的是,現有決策機制缺乏自我糾偏能力,變相大家就各自各看着既成定局的事自行運轉。自2017年政府宣佈在海濱預留土地,後續的公眾諮詢、技術研究都只是例行公事,而唯獨欠缺為何必須在此選址的論證和解說。當海濱校舍這一「目標」本身缺乏科學基礎和民意支持,又何來好的「結果」?

茶果嶺「職業訓練局」校舍及相關發展項目效果示意圖(觀塘區議會房屋、規劃、地政、發展及重建委員會文件)

提速不足夠 應檢討系統

新一屆政府立志加快土地房屋開發、改善市民居住水平,精簡法定程序將是「提速」的有力武器,但不應滿足於此。政府更應檢討決策系統的沉痾,消除組織慣性,勇於自我糾偏。例如,具有土地資源和區位優勢的北部都會區,將是香港未來發展重鎮。

決策者若是真心為市民福祉考慮,本應因勢利導,將校舍建在北區,一則配合創科產業發展——提效,二則保留海濱優質公共空間——提質。正如張欣宇議員所倡議,職訓局根本不需要也沒有追求過海景校舍,而新田科技城遠比市區更適合開展STEM教育,方便師生與初創企業建立聯繫,與大灣區連通互動,推動產學結合。這樣一舉多得的良政,不正是廣大市民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以結果為目標」表達的是新一任政府做事的決心,也能夠定下回應市民所需的標準。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民眾更期待看到管治團隊變革的信念、勇氣、智慧和實質成效。如果說「海濱校舍」源於舊任政府的積弊,那麼新一任政府更應引以為鑑,破舊立新,方能推動目標、結果、路徑和成效相結合,經受得往歷史的檢驗。希望在未來幾年的任期中,各個政策局能夠做到急市民所急,以及確切聽取各方意見,作出最理性和科學化的決策。

香港新方向的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律師、工程師、建築師等。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