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笨蛋!問題不在樓控是否夠「辣」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周五(5月19日)傍晚宣布樓宇按揭三招「加辣」措施,以緩減樓市泡沫對金融體系穩定的衝擊。對普羅市民來說,最關注的是今次樓控又再加辣,能否遏抑如脫韁野馬的樓價升勢。惟樓市調控已經加辣了不知多少次,樓價仍沒有最貴,只有更貴,關鍵不是樓市調控是否夠「辣」,而是以置業為主導、將置業與安居混為一談的錯誤房策,帶領香港走上歪路,迷途待返。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今次樓市措施主要針對兩種高風險人士,包括擁有多項按揭的借款人,以及收入主要來自海外的人士。(資料圖片)

樓控一再加辣 樓價續創新高

今次金管局的三項樓市逆周期措施,包括收緊銀行對按揭貸款的風險評估要求、下調多於一套物業按揭的成數、收緊收入在外地的借款人的貸款條件等。簡而言之,今次措施主要是針對持有多個一個物業的人士,特別是投資者,以至一些來自外地的買家。

對不少市民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今次樓控「加辣」措施,能否壓抑樓價?尤其是最新公布的二手樓價指數(CCL)已升至156.44點,是連續第13周創新高,一年內樓價猛飆了超過兩成。近期有荃灣新盤開售,一個三百多呎單位的「上車價」竟要559萬元,在樓價畸高當下,市民自然期望港府出招可緩抑瘋狂的樓價。

延伸閱讀:金管局推3招樓市措施 針對涉多項按揭借款人

然而,如果樓市辣招有用,樓價走勢就不會如此失控。自從2011年開始,港府多次透過推出樓市稅務措施,以至收緊樓宇按揭貸款等,試圖為樓市降溫,上月則修補「一約多伙」,即以「首置」身分,用一份合購買多個單位的避稅漏洞。但是,這些年來,每次樓控都被稱為「史上最辣」,最終都未見顯效,是時候需要深刻反思,為何樓控愈辣,樓價愈升?

「安居」與「置業」混為一談 房策走錯方向

《香港01》已多次指出,香港人的蝸居問題核心,是香港回歸20年以來,房屋政策一直走錯路。自首任特首董建華上任以來,一直以推高自置居所比率,作為房屋政策的主軸,但這個政策思維的錯誤,在於將市民的「安居」問題,與「置業」甚至「致富」混為一談。

樓價近年一直飊升,製造不少樓奴。( 李澤彤攝)

一方面,港府不斷「威逼利誘」市民成為業主,在經濟好景時,沒完沒了的置業需求,固然令樓價火上加油,就如現時般,推出再辣的辣招,也遏不下樓價。「有幸」能追趕高樓價的較高收入人士,固然要將大部分收入進貢地產商、銀行,過著營營役役的「樓奴」生活;而追不了高樓價的市民,特別是未能享受到公營房屋福利的「窮中產」,貧富差距、蝸居怨氣積累更深。

當經濟逆轉,將「身家性命財產」押在樓房之上的港人,又在樓市的調整中蒸發大量財富,致社會怨氣沖天,這個就是香港過去20年來樓市升跌,皆惹民怨的死結,在在證明「更多人成為業主就可穩定社會」的想法,是徹底的錯誤。

延伸閱讀:【01周報社論】置業扼殺創業 房策走錯20年

土地政策表面有為 不敢動既得利益

另一方面,港府的土地政策,更未能配合住屋需求。現屆政府雖然擺出「有為」的土地政策形象,但是,港府不斷改劃綠化帶、GIC(政府、機構或社區),在各區「見縫插針」式覓地的同時,對一些面積更加廣袤,但背後涉及既得利益的土地,如高球會所、鄉紳違規使用的「棕地」等,卻不斷迴避收回的問題,寧可研究將全體市民共享的郊野公園用地建屋,也不敢得罪在高球場揮桿的富豪、放任鄉紳繼續利用「棕地」謀取暴利。高談房屋政策為重中之重的現屆政府,對當前的樓市現況實難辭其咎。

梁振英多次就政府政策與林鄭月娥暗戰。(資料圖片)

因此,要解決香港市民的住屋問題,關鍵不是樓控夠不夠辣、還要再加到幾辣,而是政府的房屋政策必須撥亂反正,將政策重心由盲目地推高置業比率,改為以公營房屋為核心,並在土地政策方面作出更積極的改變,敢於觸碰既得利益,加快收回一些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會所用地、棕地等。只要港府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興建更多各式各樣的公營房屋,以相宜的租金、售價,滿足基層以至中產階層的住屋需要,將「安居」與「置業」更好地區隔起來,香港人才有望掙脫樓市的綑綁,做到真正的安居樂業。

由董建華、曾蔭權,到梁振英,港府房屋政策一錯再錯,即將上任的林鄭月娥,還要繼續錯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