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林鄭組班】新班子舊面孔 沒期望至少沒失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二(5月23日),《香港01》報道,林鄭月娥三司十三局組班基本完成。觀乎名單,除了任內負面新聞不斷的陳茂波,與民望不濟的劉江華留任較惹爭議外,其他問責官員都如外界所料,以副局長、公務員為主。可以說,縱然這名單難以令人聯想到林鄭強調的「施政新風格」,但是對於在競選期間鬧得滿城風雨的她來說,正因為公眾對新班子沒太大期望,一個平平無奇的問責團隊,反而能為她帶來較平穩的開局。

林鄭月娥(資料圖片)

添馬「廚房」熱燙 「衰工」難覓人才

林鄭月娥早前曾言,她組班過程頗為艱難,這相信和她的人脈以及待人接物的技巧不無關係。無可否認,林鄭月娥過去以「好打得」見稱,具執行決心,但對於她的同僚來說,由於她堅持己見、甚至略帶偏執,容易令人吃不消。箇中顯例就是過去與林鄭同屬政改三人組的政制局長譚志源,就曾表明與林鄭「步伐不同」,不留任下屆政府。因此之故,林鄭縱然希望找來社會賢達加入新班子,結果卻只能找到舊面孔入閣。

更何況,從過去的經驗得知,問責局局長、司長絕對不是一份好工,對於養尊處優的專業人士,就更是如此。須知,問責官員要到立法會回應質詢,更要面對公眾批評,乃至承受激進政客的肢體衝擊。比起出任問責官員,一些有志服務社會的商界、專業界別人士,似乎更合適出任諮詢機構、行政會議等職位。

梁錦松於2003年涉偷步買車而下台,任內只發表過兩份預算案。(路透社)

沒期望至少沒失望 林鄭因禍得福?

但從另一角度看,新班子平平無奇,也不一定是壞事。其實過去也不乏具社會地位的人士加入政府,效果卻是好壞參半。成立高官問責制的董建華,曾找來何志平、馬時亨、梁錦松等人加入問責班子,不少港人原期望他們能為管治帶來新風氣,結果他們對公共行政的「不熟書」、以至對為官操守欠缺理解,往往碰得焦頭爛額。

以梁錦松為例,當年就因為偷步買車,被批評得體無完膚,間接令他下台。而馬時亨對股市改革操之過急,任內發生的「仙股事件」,更是引發股災,怨聲載道。至於梁振英的新班子,則更成他上任後的計時炸彈,當中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他入閣前,已被人力資源管理界的行內人認為他是能力平平之輩,這不難理解,對教育事務一竅不通的他上任後,何以會引發國教風波,一發不可收拾。

陳茂波壞消息見底 劉江華起碼懂走位

故此,林鄭月娥的「新班子」雖然未能給社會帶來多少新鮮感,但至少由一些舊人,以至有相當資歷的政務官出任局長,起碼能大大降低因為未熟習官場文化、未代入官員角色,如過往一些「新面孔」般在上任初期爆出嚴重的「甩轆」問題。

更何況,雖然有人指,林鄭班子的敗筆之一,就是竟然留任過去屢屢傳出負面新聞的陳茂波、民望偏低的劉江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有關兩人的壞消息已經見底。過去陳茂波出任發展局局長時,被揭涉及經營劏房、囤地,又曾被指酒後駕駛,過去幾年可謂差不多所有「黑材料」都已經曝光,按常理應該不會有甚麼石破天驚的醜聞再爆出來。至於劉江華,固然他的公眾形象一時間難以改變,但至少他作風低調,謹言慎行,開始摸索出擔任問責官員的「求生之道」,他過渡至林鄭班子後,相信也不會引發太大的政治風波--或者這樣說,早已進入狀態的劉江華,理論上應不至於如吳克儉上任初期般,因為「唔熟書」、不懂得官場規矩,又要林鄭出手救亡。

董建華「腳痛」下台及今次梁振英放棄爭取連任,均顯示中央絕非不聽香港民意。(Getty Images)

與其為新而新 不如舊人換新思維

林鄭月娥的「新班子」固然無甚新鮮感可言,但與其「為新而新」,如董建華、梁振英大膽起用官場新鮮人而弄得狀況連連,大量起用舊面孔,對林鄭來說仍是一個更加現實的選擇,這大概就是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沒有太大希望也沒有甚麼好失望的道理。

但是,林鄭月娥不能只安於政治上的「穩穩陣陣」,她也不能忽視市民對社會的種種深層次結構矛盾已甚為不滿。林鄭過去曾承諾為社會帶來改變,展現新施政作風、新政治思維,對此,她必須兌現承諾,帶領她的「新班子」改變固化的思維,以舊的人選、新的想法,為香港尋覓出路。

獲全國人大批准的政改方案在立法會「流產」,林鄭任內會否重啟?(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