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悼念六四 不是鬥人多的數字遊戲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在剛剛過去的星期日(5月28日),由支聯會舉辦的六四遊行只有一千人參加,人數為歷年來第二低,此應因香港近年經歷一系列的政治波濤之後,不少人對參與政治活動已感到疲累。但是,今年已是六四事件28周年,至今仍然有人以各種方式悼念六四、喚起港人對六四的關注,在一向「善忘」的香港社會,已是相當難得。

(梁鵬威攝)

政治氛圍不斷變化 悼念活動有高潮低潮

每年六四之前的星期日,支聯會都會舉辦「愛國民主大遊行」,但今年的遊行似乎顯得有點冷清,支聯會宣布今次遊行有一千人參加,少於去年的1500人,人數更是歷來的第二低,僅次於2008年的990人;至於警方數據則指,估計遊行最高峰人數更僅約為450人。此令外界議論,即將舉行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參加人數會否再明顯減少?

事實上,每年的六四悼念活動有多少人參與,相當程度受著香港的政治氣氛所牽動。例如自回歸之後,六四悼念活動一般是逢五周年、十周年才有較多人參加,例如2009年參與六四悼念活動的人數一度反彈,一定程度因為2009年是六四事件的二十周年。同時,近年的六四悼念活動,往往亦受到一些政治事件所催化,例如2010年《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11年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逝世、2012年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疑「被自殺」、2013年本土派在尖沙嘴另起爐灶和支聯會「打對台」等,到了2014年的二十五周年紀念,參與六四悼念活動的人數更升至近年的高峰。

+7

社會雖然「善忘」 香港未遺忘六四

而今年的六四悼念活動,似乎欠缺了一個「焦點」,既沒有甚麼和六四相關的大事件發生、香港暫時也沒有選舉、近年不斷借六四挑起爭拗的本土派也歸於沉寂。加上剛剛結束的特首選舉,民望最高的曾俊華宣告落敗,更令不少人感到「一盤冷水照頭淋」,對政治環境的失望、無力,以至缺乏興趣,導致不少香港人都不太願意再將心思放在政治之上,遑論親身參與政治活動。

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六四悼念活動能在香港連續舉辦了28年,已是一項「成就」。香港一向是一個「善忘」的城市,就算是28天前發生了甚麼新聞,相信不少香港人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何況是28年前的六四事件?

2016年支聯會宣布有12.5萬人出席維園晚會。(羅君豪攝)

六四認知「代溝」 薪火相傳說易行難

或許有人覺得,六四的悼念活動,年年遊行、年年到維園點蠟燭、年年都是唸唸祭文唱唱《自由花》,非常公式、非常沉悶、非常「行禮如儀」。然而,在香港這個善忘的城市,每年仍有一班為數不少的人,身體力行地走上街頭、燃起燭光,令六四這件超過四份一個世紀之前的「陳年舊事」回到公眾視線。如果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正因為這些人的堅持,令28年前的六四事件,仍是今天香港城市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至於被人完全遺忘,單就這點,已是難能可貴。

只是,28年就這樣過去了,相信不少香港人心中也有一個疑問,就是六四悼念活動,應如何辦下去?甚至應不應再辦下去?尤其很多年輕一代對六四的了解,只是從上一輩的口中得知,他們對1989年所發生的種種,既沒有親身的經歷、也就難有錐心刺骨的記憶,這種認知上的先天差異,形成了世代之間對六四事件的「代溝」。若說六四精神要「薪火相傳」,這點微弱的火苗要如何傳下去,今天的香港似乎仍需要花更大努力找出答案。